这两天,中国互联网的公关战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一个“否定+否定”就等于“肯定”的“新潜规则”。
这显然是来自于最近的行业新风“凡是创始人否定的并购、融资、合并,最后都成了真的”的魔咒,模范标兵就是饿了吗XXX,刚否认了收购传闻没多久,阿里那边就宣布了:95亿,饿了吗姓了“马”!
事情的主角,其实是两个平时比较低调公司,轻松筹和水滴筹。都是玩互联网慈善和保险的,平时相对都很低调,偶尔闹个小诈捐啥的,倒也和谐谦逊,岁月静好。
结果昨天有自媒体爆料称“传说双方要合并啦”,而且是“水滴和轻松筹按2:1”的比例合并!
这下可炸了锅,双方都一本正经很有礼貌地否认。
姐来翻译一下他们的意思:请不要扯淡,我竞争对手那么渺小,老子我这么高大上,相差十万八千里,我才不屑于与厮合并!!!
套路,满满的都是套路!
越来越像要合并了:传闻有了,双方都出来信誓旦旦滴否认也有了,就剩下一个月后突然爆出双方合并的大新闻!
考验智商的时刻也到了——此时此刻,你是相信呢,不相信呢,还是晕了呢?
姐告诉你吧,别臭美了,一般来讲,这个传闻不是给你看的,是给投资圈的VC、PC、LP……等等各种金主看的。
坊间传言,此消息是水滴筹面临B轮融资难的困境,自编自演的闹剧,意图在于影响资本市场,寻找“接盘侠”。
按照杨姐以往的经验,传闻很可能会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坚定犹豫投资人的信心。
其中的一方在融资,但是投资方可能犹豫不决,那么此时给对方一个双方要合并的希望,投资方一看,哇塞,滴滴和快的合并出了一个650亿的出行巨无霸,美团和点评合并出来一个200亿市值的O2O,还有赶集和58,还有……那么如果轻松筹和水滴筹也合并显然也将是未来唯一的巨头啊!我此时不投岂不是错失成为下一个软银的机会?如果我投了,我可能就是下一个熊晓鸽……
换句话说,就是告诉要投资的人下一棒是谁。
第二,抬高价格。
同样是要卖股份,但给的价格不够理想,因此有个要合并的传闻,这样投资者就来得多了,VC、PE、LP一大堆,互相抬价,出让股份的一方从中获益。
But,熟悉杨姐的人都知道此时应有But——在轻松筹和水滴筹这件事里,到底谁是那个搞事情的人呢?
姐不知道,不过好歹看了很多大仲马的福尔摩斯,其中我就记住了一句:谁是最终获益的人,谁就可能、也许、大概、多半是凶手!
好吧,咱们来看看,在这个传闻里,究竟谁是获益方?
四大反常
注意在这个传闻里,合并的比例是“2:1”哦——这意味着水滴筹的估值是轻松筹的两倍!
可是,不对啊,这怎么和行业里对水滴筹和轻松筹两家的认知完全不同?因为,这种合并是要讲估值滴,得看双方实力——原则是谁能挣钱、谁手上资产更值钱谁是老大,不是么?来,咱们就看看谁的家底厚,谁的用户多,能的盈利能力强。
首先,是双方融资能力:水滴筹目前共融资2.1亿人民币,轻松筹呢,根据公开资料,总共有6300万美元和2400万人民币,按照2018年4月8日当日汇率6.3计算,总共是4.2亿人民币,几乎是水滴筹的两倍。
就连沈鹏自己也说自己的竞争对手——轻松筹不缺钱,那么难道缺钱的水滴筹更值钱?
接下来,疑问2——为什么是用户数多的被用户数少的合并?
根据双方抛出来的用户数——不得不说,双方的平面设计都是高手,字体苍劲,对仗工整,想必都是一个宿舍的的。
喏喏喏,用户数:轻松筹说全球有5.5亿用户,水滴筹说有3.6亿!
再来看看独立付费用户总数:轻松筹说自己有4.5亿,水滴筹说自己有1亿!
付费国家和地区,轻松筹说自己似乎183个,水滴筹呢,媒体报道的只有中国!
注意,看到这里,姐不禁又疑从心上来,问向胆边生:按照用户数来估值(不用说,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两家公司是把三个产品的用户数都加在一起来算了,其中当然有一定重复),但是,即便如此,难道水滴筹的3.6亿用户比轻松筹的5.5亿在合并的时候能更贵?
表注:数据来源截图在文后
好,疑问3,就算不按用户数,按现金盈利能力,姐还是没看懂。
按照咱们水滴筹老大沈鹏朋友圈里的意思,水滴互助目前订单量是轻松互助的3倍,水滴筹的日订单量占两家筹款平台订单量总和的55%。那么恕我粗浅的文科水平来计算,3.6亿里的水滴保的数量肯定应该比轻松e保的少吧——因为生了病的水滴筹、轻松筹用户是无法成为保险用户的,保险公司嘛,大家都懂的,你转氨酶高都不会给你承保,更何况你都因病众筹去了。
所以,一个理所应当的结论是:轻松e保的用户数要大于水滴保的数量。
姐为什么要算这个呢——因为现在保险才是两家的盈利大头啊,健康险每个保单的利润大概有20%到24%,那么水滴保的用户数没有轻松e保多,收入显然也没后者高,那么为什么在合并之中能占到三分之二的比例呢?
大家看,双方的收入结构:
好吧,看到此处,估计大家心里也都糊涂了吧?
唉,杨姐是学文科的,实在愚钝,不明白为什么水滴筹与轻松筹合并后能以小胜大、以贫胜富——这2:1的比例是怎么商量出来的?
如有高人,敬请指点。
附: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