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要求今年重点推进“三个协同”,即协同推进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协同推进成果巩固和农民增收、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
《意见》提出,在工作布局上着重提出要推进“三个协同”。如何理解“三个协同”的内涵与联系?它指明了哪些工作新方向?胡冰川认为,从设计角度来说,第一个“协同”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一方面要满足吃得饱,也就是产能提升;另一方面要满足吃得好,也就是结构优化,“吃得饱”和“吃得好”要协同推进。第二个“协同”是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存量”和“增量”要协调推进。第三个“协同”是物质和精神的协调推进,一方面改善农民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另外一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三个“协同”是一种内生的同步关系。
今年是农业强国的开局之年,这三个“协同”的提出,既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发展目标,也起到明晰当前问题、指明工作方向的作用。
《意见》中提出,要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3亿斤的基础上,针对今年要从哪些方面去要产量、提质量,胡冰川表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也就是稳定面积。《意见》提出要压实责任,坚决落实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另一方面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就是提高单产。这主要依靠科技和装备的支撑,这就要求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创新体系、改善创新条件、加快技术应用。
《意见》还提出,要着力稳生猪、增牛羊、兴奶业,促进畜牧业提质增效。近两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针对“稳生猪”工作,胡冰川建议,一方面要做好生猪的产能调控,确保能繁母猪在一个合理区间。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预警和信息发布的手段,来引导养殖场合理预期,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另一方面要从生产效率入手,发展集约高效的设施畜牧业,例如楼房养猪等新方式,来提高养殖效率、控制养殖成本。通过增效降本来降低风险,使猪肉价格周期性的波动缩小在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