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智库
杨团:乡村振兴需要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2023-02-23    来源:法制文萃报

杨团(中)

       学者、公益人、慈善组织操盘者,这是杨团身上的诸多标签,但是她最看重的,还是行走于农村大地的农民组织化推动者。杨团为外界所熟知的身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

       2002年迄今,杨团从事乡村振兴方面调研工作已有20余年,她不仅在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慈善公益、社区服务等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还尤为关注农民的命运。2005年初冬,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尚未出台时,她与一批学者联合7家农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创立了当时绝无仅有的“农禾之家”。如今,农禾之家也已成为中国三农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公益集群,服务内容覆盖政策理论研究、组织试验、人才培育、合作社交流与辅导等。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围绕“慈善公益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如何培育本土人才”“如何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等话题,杨团接受了《法制文萃报》记者的专访。

       乡村振兴是大公益

       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杨团便作为该领域的探路者,围绕“乡村振兴是中国最大的公益”主题,用了一年时间在全国各地进行宣讲。杨团曾通过农禾之家组织的全国23个省份农村公益慈善问卷调研,发现乡村公益慈善活动,不是大众想象的主要由外界提供,而是由本地提供的——所在乡镇政府是出资的主体,村集体是出力和组织活动的主体。她建议城市公益组织要眼睛向下,身体力行,将公益行动落地到乡村最基层。

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

       2021年,杨团率领农禾之家研究组的团队,策划了首期“乡村振兴探路者论坛”,邀请了24名来自乡村的一线实践者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介绍他们在土地制度变革与村庄经营、集体经济主体塑造与组织管理、村内外主体合作发展产业项目上各具当地特色的探索,同时也展现了一些村乡县各级农民合作组织在党建融合与基层治理、经营与联合等方面比较成功的做法,并特邀国内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这些故事逐一做了讨论和案例点评,揭示了成功做法背后的机理和机制。

       “论坛的创新之处是让在一线实践的农民自己去讲自己的故事,成为乡村振兴的宣讲员,不过这也是筹备论坛过程中最辛苦的部分。因为你要农民讲话呢,他就会很紧张,你让他放松,就只能讲一两分钟。所以我们团队得一个接一个地密集性提问题,激活他的心理,他不断地回答就忘记了紧张。之后我们整理录音再给他看。这样常常反复多次,给他整理出契合主题的10到15分钟的发言,还完全用的是他自己的话,让他在论坛上讲出来。”杨团回忆。

       论坛结束后,收获了参会者的几乎一致好评。不少人认为,这个论坛是少有的创新性地将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经验与理论剖析、总结融为一体的试验,随后杨团牵头将这些案例编撰成书,并决定将该论坛继续推行下去。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杨团认为:“只有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共举的中国大公益,只有重建村民资产和权益共同体的新型乡村集体,只有不断完善推动全民共富的社会市场经济,才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培养本土人才是关键

       今年54岁的郝胜利,是全国巾帼标兵,现任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金店镇大垒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7年前,还只是当地新农协组织员的郝胜利,因为参加新农协活动,与杨团结识,此后她的眼界迅速被打开。“以前面对一些外人,我根本张不开嘴说话。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一个高峰论坛,经过三天的魔鬼式训练,我终于可以不拿稿子讲话了,那是我新的开始。”

       以此为起点,此后的郝胜利不断去尝试更多可能性,身份也开始相继转变,2018年进了村“两委”,2020年村委换届又被提名为村支部书记。履新之后,郝胜利带领村里尝试种植黑麦和血麦,并通过制作加工,让村里的妇女实现了人人就业、户户增收的良好局面。

       自2011年开始,面对农村社区实用人才缺乏的现状,杨团带领农禾团队开始探索乡村社区工作者(简称“乡工”)人才培养项目——禾力计划。该项目通过乡村振兴大讲堂、禾力种子计划、禾力论坛、禾力游学、项目资源引进等内容对乡村本土人才进行培养,目前该项目已培养了3000余名学员,覆盖了上千个农村社区。郝胜利便是该计划的其中一位受益者。

       在人才振兴方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杨团指出,目前全社会、各主体都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外来人才被鼓励进入基层一线服务,但是能够持续扎根基层、激发基层振兴活力的力量还在于本土人才。因此发现这些人才、调动这些人才、激发这些人才尤为关键。

       新型集体经济是核心驱动力

       在杨团看来,乡村振兴一度缺乏基础理论支撑,而这些年来她通过农禾之家平台长期调研、实践、总结,逐渐有了一套自己评判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的标准:党建引领、村民自治、集体经济组织驱动等。

       杨团认为,新型集体经济是未来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在驱动力。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是杨团口中经常提及的一个发挥农村集体主体性,自主运营20年,让全体村民和村集体一道长久获益的案例。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历任村支书带领村民接续集体主义火种,在新的时代,又通过农地、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的集中规划、权属调整和多种经营,把改革的效益转化成了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下构造了一种良性自洽的新型集体经济模式。

       2023年元旦伊始,为响应全国人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征求意见的要求,农禾之家联合其他七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了向一线的农民组织和农民群众征集意见的系列活动。自2023年1月6日起,八家公益机构共组织了14场以一线农民合作组织参与为主的线上讨论会,专家、学者、基层实践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见,最终收集、整理形成了共三万余字的意见报告和条目修改建议稿,呈递给全国人大法工委,获得了后者的称赞和感谢。

       杨团表示,农民在农村的大部分权益都是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的,乡村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重塑集体经济。一个好的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是集体搭台,让个体经济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农民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杨团认为,推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要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以乡村区域为范围,以集体资产不可分割为原则,以维护农民共富共荣的权益为目的,以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在其民主决策下建立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组织,使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样式,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涉农公司等其他各类一般市场主体的合作,打通城乡融合的市场经营和社区服务活动。只有将集体的主体性与每个农户发家致富的自主要求有机衔接,以集体为中轴、为平台带动个体,公私兼顾、公私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激发集体和集体经济在农业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动能,促进农民有序实现活权、分享改革红利,带动整个村庄的持续活化和整体性的乡村振兴。

       (2023年2月23日《法制文萃报》记者 彭飞)

(责任编辑:苏荔荔)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