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三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尚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成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
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农业的发展重点在于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依靠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解决小规模生产效率低、收入少的问题。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生态宜居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要整洁村容,完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护自然,适应自然。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乡村景观和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促进乡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平安乡村。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广大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没有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难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