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11-14    来源:人民日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走进黑龙江省宁安市江南乡欣祺园家庭农场,叉车、传送带全部都在忙碌,冷藏库里200多吨寒地果摆放整齐。

  “我家果园种的是寒地果,以前每年果一下树,我们就忙着卖,生怕果坏了卖不上价钱。去年欣祺园家庭农场新建了冷藏库,我们的寒地果有地方存储了,水果储存期延长了4到5个月,错季销售,收益翻番!”已有20年果树种植经验的果农鲁忠清谈起冷藏库给寒地果销售带来的好处,连连称赞。

  “特色产业有赚头,咱撸起袖子加油干。”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村民李万庆深有感触,“从扛锄头到刷手机,从种土棚到种‘云’棚,靠设施农业大棚种出五彩椒,一年挣20多万元。”在寿光,设施农业成了大产业,平均每分钟有8526公斤蔬菜销往各地。

  平畴沃野,稻香鱼肥,瓜果飘香,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彰显着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奋进新征程,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让乡村活力更充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从南到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向现场采摘的果农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并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总书记十分关心灌溉和用水问题,老乡们告诉总书记,他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总书记的话,更坚定了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给咱延安农民、全中国农民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刚卖完苹果,就接着为果树修枝剪叶,安塞区招安镇新庄科村村民汪成虎压茬忙活,“引进了新技术,采用标准化管理,开展市场化运营,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年产量有20多万斤。来年打算种富硒苹果,打造品牌,让好果子有好‘身价’。”

  一个苹果,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

  和脆甜的延安苹果一样,绵软的五常大米、清香的安吉白茶、爽口的赣南脐橙……纷纷茁壮成长为一个个大产业。新时代十年,乡村特色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12个、超10亿元的镇达到174个、超1亿元的村达到249个。

  “今年我这马铃薯个头大不说,质量特别好,淀粉量还高,价格自然就好了。往年一亩地产量也就1.8吨左右,今年我这块地亩产2.5吨,真是特别高兴!”北大荒集团克山农场种植户王艳武家今年种植450亩马铃薯,收益涨了一大截。

  “特色农产品好品质给种植户带来了好收益,种植户产得多、供得优,是因为统筹管理和一站式全程服务,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自主可控的三链协同新模式。”北大荒集团薯丰公司总经理助理韩鹏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王锋表示,“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搭建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促进全产业链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创建“大厨房”,延伸产业链条。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探索精深加工,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河南省延津县克明面业面粉加工车间主任宋利刚信心满满,“挂面年产能有20多万吨,方便面口味多达28种,始终盯着市场走,就能充分释放粮食产业的巨大潜力。”

  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

  “锚定目标,持续发力,接下来要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装备水平,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说。

  ——打好“特色牌”,优化产品供给。

  清清荷塘,群鸭嬉戏。“处州白莲是我们的特产,好生态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两个特色孕育出‘莲鸭共生’模式,形成一亩田、百斤莲、千斤蛋。”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老竹村党总支书记吴丽平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特’字下功夫,实现人有我优,让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立足特色,精准发力,把优势资源转化为更多优势产业。农业农村部将开展乡村产业提升行动,培育更多的乡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

  ——激活新业态,拓展增值空间。

  “一根网线,让小山村连上了大世界。今年前10月,网店销售额超400万元,创了新高。”家住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的梁倩娟忙着直播,“做好助农直播,为乡村引来流量,为农产品带来销量,我继续朝着这条路子走。”目前,陇南市网店数量达1.4万家,累计销售农产品逾300亿元,带动就业约30万人。

  十年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全国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00多亿元。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达到30多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

  “新产业前景无限,各地应继续在拓展农业功能、挖掘乡村价值上下功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说。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农业实现高质高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目前,全国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连续6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仅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接下来,要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向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

  ——质量兴农,让标准化生产落地生根。

  茶园,施肥剪枝有了详细“说明书”。车间,炒茶过程量化为26道工序、12道品控程序……“金标准”让龙冠龙井飘香万里。“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中粮集团旗下中国茶叶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介绍,“下一步,我们准备继续完善生产模式图、操作明白纸等,着力构建覆盖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质量就是竞争力。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后将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绿色兴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用的是有机肥,‘吃’的是营养餐,脐橙个顶个好!”江西省于都县坪山村绿色富硒脐橙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刘宝珍话中透着自豪。

  “接下来,我们继续推进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高质量打造生态果园,带动更多乡亲种果增收。”于都县副县长杨俊刚介绍。

  农业农村部提出,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增强减排固碳能力,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全面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品牌强农,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兴西瓜”“昌平苹果”“平谷大桃”“怀柔板栗”……一批优质品牌,让京郊农产品走俏市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擦亮农业品牌,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接下来,将优中选优,重点培育,形成百大优质品牌,不断壮大品牌主体,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久久为功推动品牌强农。近年来,农业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显著提升,但多而不精、大而不强仍是发展瓶颈。农业农村部提出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各地建立品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农业品牌保护协作机制,让农业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显著提升。

  强化要素支撑,激发乡村特色产业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菜园像工厂,管理靠电脑,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座座集20多项智能技术的大棚林立,12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入驻,优质果蔬种植面积达25.3万亩,年产值30亿元以上。“我们充分发挥平台磁吸效应,汇聚更多现代要素,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宿迁市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广军说。

  ——以更有力的政策促发展。

  在四川省筠连县万亩生态现代茶业示范园区里,茶山叠翠,道路交织,厂房矗立。3.5亿元贷款“及时雨”,让园区生产、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更健全。“贯通了种加销,一叶鲜茶以最短时间从田头走上货架。”茶农刘吉奎说。

  “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大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乡村特色产业引来源头活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黄敏表示。

  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把乡村振兴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予以保障,推动土地出让收入更多用于农业农村;强化用地保障,规范设施用地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将进一步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吸引更多的人才增后劲。

  “懂管理、会营销,返乡创业底气足足的。”陕西省彬州市龙高镇五星村村民李伟回到老家,“我们开发了农耕体验、农场认领、田园食宿、花卉观光等旅游项目,接下来将在景区提档升级上下功夫,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美,带领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十年来,累计有1120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平均每个主体带动6至7人稳定就业。

  “发展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各地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扶持,提供培训,引才育才,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胡冰川说。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回乡创业,鼓励乡村工匠和“田秀才”“土专家”等能人在乡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本报记者崔佳、王浩、常钦、王锦涛、李晓晴)

(责任编辑: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