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超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中国今年夏粮生产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在历史高点上再增产,实现高位增产大丰收。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47.8亿斤,比上年增加28.7亿斤,增长1.0%;其中小麦产量2715.2亿斤,增加25.7亿斤,增长1.0%。
夏粮丰收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抓住粮食生产耕地“根本”、水利“命脉”、科技“出路”、政策“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今年以来,针对冬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影响,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增加播种量、增施底肥等多项措施,精细实施“科技壮苗”行动,促进苗情转化,后期开展统防统治,实现“一喷三防”全覆盖,有效控制病虫害,有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冲击,为夏粮增产丰收奠定扎实基础。
夏粮播种面积实现“两连增”,比上年增加138.2万亩,增长0.3%,达3.98亿亩。这主要得益于国家一以贯之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强化对粮食生产的系统配套支持扶持,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种粮补贴,推动农资稳价保供,稳定了农民种粮预期,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这也得益于全国上下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非灾区面积,稳住冬小麦播种面积,积极扩种春小麦,推动夏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夏粮在遭遇罕见秋汛后抗灾夺丰收,战胜多重不利因素冲击,单产进一步提高,实属难能可贵。2022年,全国夏粮单产370.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3公斤/亩,增长0.6%;其中小麦单产394.2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7%。这从根本上得益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释放的增产丰收红利。各地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加快建设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今年夏粮高位增产丰收,进一步巩固拓展了中国连续多年粮食丰收的大好形势和喜人局面,牢牢把住了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从多方面有力地振奋发展信心、稳住经济大盘、保障改善社会民生。
一是夏粮增产丰收提振了信心。夏粮生产在逆势环境下克服多重不利影响,实现高位增产丰收,说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国人众志成城、信心百倍,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够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综合目标。
二是夏粮增产丰收推动了经济增长。在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实际上也是最大的潜力和后劲。粮食生产是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源动力,持续驱动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实现良性发展。上半年,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切实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农业(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二季度增长4.4%,增速大幅领先其他产业,有力支撑带动了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增长0.4%。
三是夏粮增产丰收稳定了物价形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既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更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涨幅水平。国外通胀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粮食价格持续高位。国内市场价格总体稳定,粮食丰收功不可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价稳助推物价稳,夏粮丰收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将稳定粮价和物价预期,有力引导全年粮价平稳运行。
四是粮食增产丰收保障了就业民生。受疫情冲击等影响,今年以来就业压力陡然上升,但是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扩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种粮补贴等政策举措有力引导了劳动力回流,粮食生产从直接间接上都为增加就业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的“回旋余地”。夏粮丰收、粮食质量和价格总体稳中有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让农民真正从种粮上多赚钱、多获利。
当前,夏收已经胜利收官,夏粮增产丰收为有效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添了充足底气。夏种夏管正当时,中国要乘势而上、奋力打好秋粮丰产丰收战;树牢“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环环紧扣、一招不落,夺取秋粮再丰收,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切实端牢中国饭碗,为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和全球食品安全作出中国贡献。
(责任编辑: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