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区金马路换乘中心,连接南京地铁2号线、4号线,同时配建商业综合体项目、长途客运站、公交停车场及社会车辆停车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阅江楼
□ 徐园 李莉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交汇处和结合点,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县域具有承上启下、联通城乡的重要功能,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业引领产业发展走向更高形态,日益成为县域经济的增长动能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因此,加快推动县域服务业发展,不仅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多极支撑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以县内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协调融合发展
目前,县域经济中服务业呈现这样一些发展特点。
一是城市与农村服务需求同时存在,相互交叉。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既存在城市经济又拥有农村经济。因此,县域服务业是城市与农村服务业同时存在,相互交叉。推进县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一手稳农业农村服务业,一手强县内现代服务业。以农业农村服务业引导农村产业融入本土化、区域化、都市圈的生产网络,以县内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协调融合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共生共融”的格局,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和城乡区域一体化提供支撑。
二是服务产品供给和需求同质与差异共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居民的消费方式和县域商业环境不断升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供给基本能够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表现出以需要为导向的服务供给同步发展。同时,县级行政区域,由于在资本、技术等要素集聚方面优势不强,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导致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缺乏,个性供给缺口大,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创新业态发展大势很难形成,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断层。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的制造类企业多处于产业体系中加工制造环节,终端产品、研发设计、品牌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能力较弱,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向制造业输送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三是整体性规范与差异化发展同行。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2021年百强县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0%的土地、11.0%的人口,创造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按照《赛迪顾问服务业百强县(2021)》报告,我国县域服务业发展可以分为“启动、爆发、突破、引领”四个不同层次。因此,推动县域服务业发展要寻找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路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分类施策,实现差异化。同时,服务业发展需遵循一定的内在规律,县域服务业发展还要与工业化、城镇化耦合,在整体上要求符合规范性。
四是区域内适宜化发展与区域外合作共赢同步。不同于大中城市服务业,县域服务业的市场辐射范围有限,立足于本土的根植性,需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地缘、人文、市场和社会网络优势,在区域内适宜化发展,业态一般聚焦在商贸服务业、交通运输服务业、金融业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业,构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乡村”的多级服务网络。同时,县域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与区域外合作对接,以“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实现自身发展借力、发展相结合打造本土化、区域化、都市圈一体化的服务业供应链,借此融入国内大循环的服务贸易体系。
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推进县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县域经济全国遥遥领先,2020年全国百强县榜单,共有25个县级城市入选,更是在前十强中占据六席,包揽前四。目前,40 个县(含县级市)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5%,户籍人口的51.4%以上,GDP的41.2%。这种成功得益于以乡镇企业为起点的农村工业化,尤其是苏南地区的县域通过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要素的禀赋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下的产品内分工,赢得了发展先机。然而,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外部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不足逐步显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是过于专注制造业生产环节,忽略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得县域经济的城市部分对于乡镇制造业、农业现代化等缺乏有效的引领和带动。结合江苏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县域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建议从以下方面推进江苏县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相关要素渗透和产业链下沉,促进县域经济中的农村新型服务业突围发展。农村新型服务业是在传统农业农村服务业的基础上,为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将服务环节融入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农村新型服务业是县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战略性安排和创新性政策指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难以向农村集聚,农村地区的服务供给能力相对滞后。然而,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具备了较强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制约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藩篱正逐步被打破,通过完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支撑政策,引导县域经济中城市服务业的相关要素向农村渗透,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用地支持等方法,鼓励社会投资将服务业产业链下沉至农村新型服务业领域中,聚焦休闲农业、农村旅游、餐饮民宿、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康养服务、生态循环、科技创新等重点业态,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优质、多元服务,从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农村产业振兴。
其次,紧密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中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契合发展。江苏县域经济的重头制造业扎根于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围绕支撑制造业高端攀升的目标,县域经济中的城市服务业发展要牢牢把握生产性服务业这一主攻方向。对于已经进入服务业引领发展阶段的苏南县域而言,可以锋面承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资源要素外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树立“大产业”概念,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更高水平互动融合,形成产业发展的裂变效应,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高速成长。对于还处于服务业发展启动阶段的苏中、苏北县域而言,可以围绕当地重点产业链,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科技金融、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县域内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规模化专业化服务,打造具有鲜明区域辨识度的特色化服务业产品和品牌,构筑与上级城市契合生长、具备本地核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集群,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催生创造新的服务需求。
再有,优化支持政策和市场环境,促进县域经济中的生活服务业品质发展。县域的服务业供给总体上不如大中城市丰富、多样,但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来实现宜居环境,避免大中城市当前发展中房价昂贵、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诸多城市病问题,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然而,目前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对江苏县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在总体上仍比较突出。因此,推动县域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要强化支持政策,解决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紧张和普惠性生活服务场地安防条件受限、生活性服务业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不足、基层金融扶持政策难以发挥效力等突出问题,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提升县域特色文旅消费水平,扩大优质商贸服务供给,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在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领域塑造若干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苏南县域培育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新兴产业集群,率先实现品质化多样化升级,同时以优质的生活性和公共服务业供给吸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要素集聚。推动苏中、苏北县域补齐生活服务短板,健全城乡服务对接机制,聚焦普惠性生活服务,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社会服务、“一老一小”等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服务消费承载力。
(作者徐园为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李莉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政府区长、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