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第一批以“00后”为主力军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让人欣喜万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竞争加剧带来的就业压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想要形成“毕业不失业、毕业即就业”的良好局面,就要用“心”增“感”真正端牢“就业饭碗”。
不忘“初心”提升“使命感”,在造福人民中端牢“就业饭碗”。在非凡的历程中,始终不乏青年高材生“反哺家乡、回报桑梓”的优秀示范,无论是只身前往湖北支教的南京大学毕业生袁辉,还是带领贫困乡村走出致富路的海归硕士秦倩,无论是毅然放弃城市高薪职位回到大山的法学硕士黄文秀,还是扎根基层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刘超,他们都将对人民群众的质朴感情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用无私奉献书写了人生的答卷。如今,“三支一扶”计划已经发出,前往基层的“奋斗号”列车已经鸣笛启航,广大高校毕业生们当不忘“初心”提升“使命感”,真正收拾好行囊、大踏步加入到服务群众的行列当中,让青春的光谱因奉献而更加广阔,在造福人民中端牢“就业饭碗”。
坚定“恒心”增强“忍耐感”,在理性务实中端牢“就业饭碗”。就业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道路选择,绝不能“随波逐流、听之任之”,而是要用理性态度慎重对待,既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个人的“实际条件”、又要准确细致地把握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人岗相宜、精准出击”中方能快速收获专属于自己的就业“录取单”。广大高校毕业生当坚定“恒心”增强“忍耐感”,用心体悟“劳动创造幸福”的深刻道理,坚决摒弃任何“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漂浮做派,而是脚踏实地从基础岗位做起、主动担当去艰苦地区扎根、靠前作为到国家需要的前沿去拼搏,从而在火热的实践中淬炼成钢,真正在理性务实中端牢“就业饭碗”。
提振“信心”激活“荣誉感”,在服务大局中端牢“就业饭碗”。当时代发展机遇增多时,个人梦想成真的几率就倍增,当祖国繁荣昌盛时,个人的事业便前途似锦。遥望艰辛“来时路”,无论是冲破道道封锁回到祖国怀抱的邓稼先,还是放弃海外优渥生活归国引领科研事业的钱学森,他们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为一体,在壮志报国中开创了事业的新天地。所以,生逢盛世的青年一代,也被赋予了光荣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只有提振“信心”激活“荣誉感”,在紧跟大势、抓住机遇、乘风而翔中,才能看到人生的别样风景。广大高校毕业生当看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场景、看到共同富裕的广阔天地,真正把“就业成才”梦想写在“家国情怀”的答卷上,在服务大局中端牢“就业饭碗”。
(张艺斐)
(责任编辑:苏荔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