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3月5日电 (郭婷婷、关喜艳、周恬、张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已经是我国连续19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文件。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来自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建议,来看看代表们是怎么说的。
来自湖北襄阳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开林是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带领这座“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湖北省百强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他建议,应当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理顺关系,明晰产权,明确经营和管理责任,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体制和运营方式;建立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绩效评价标准,将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纳入评价体系,在评估指标中设立民众满意度指标,让农民参与评估。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党支部书记胡为义建议,通过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充分利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新的“一、二、三产”田间综合体。同时,探索“三农”工作的多种功能,“农旅一体化”“三产融合”“城乡统筹”等,将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到“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转变”“生态扶贫到生态振兴的转变”,从而有序有效地撬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的动能。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范秉衡建议,做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底盘,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积极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数字化,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推广5G+智慧农业、5G+乡村旅游、5G+电商等在农村、农业的应用,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农机企业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以互联网+实时监控+认领+溯源的方式打造“可视化农业”; 推广使用5G+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库、河渠、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的精准维护和管理,提升农村、农业、水利、气象、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防灾预警体系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要求,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发展。神农架以天麻、淫羊藿等林下优势中药材为重点,开展优势林下中药材生态培育与开发,构建典型区域林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区长刘启俊建议,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支持神农架建设林下中药材生态培育试点区,并提供资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