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村里来了设计师:蜂蜜穿新衣,销售涨10倍
2022-02-16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陈明涛没想到一个包装能有如此大改变。这一个月,他的蜂蜜不仅在当地供不应求,“自从换上了新包装,销售额涨了10倍。半年销售有了30多万。”

       陈明涛是陕西宜君寺坪村走出的第一个985大学生,相比本名,村里人更爱叫他陈硕士。返乡卖蜂蜜创业后,他踩坑无数,但阿里设计师的到来,让转机发生。 

       一封求助信

       陈硕士蜂蜜新包装出自阿里设计师讲讲之手。去年5月,她和阿里设计公益项目组“寻美”第一次来宜君,带着设计师视角四处走访,发现了一个现象:宜君在国际上获过奖的农民画,只挂在县文化馆墙上。而景区、街边的广告牌,都是千篇一律的粗糙设计。为什么当地最美的东西不能被更多人看到?



       这也是“寻美”的初衷,把乡村的美提炼出来,用设计助力乡村。讲讲和同事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宜君农民画和魏碑上的元素,让苹果、核桃换上新包装,让当地农民增收3000万元。

       这一切,陈硕士看在眼里。他写了一封求助信,找到了阿里驻宜君乡村特派员刘亚辉,想请设计师给自家蜂蜜换个包装。“他把自己的创意,对家乡的情结,都写在信里面,非常感动。”刘亚辉拿着信,立即联系“寻美”同学与陈明涛做了一次长谈。



       宜君海拔高,野生植物丰富,是中华蜂地栖息,至今保留着汉代土法养蜂技艺。那是陈明涛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也是他回乡创业的原因。

       但因为产量低、价格高、销路差,许多蜂农都在转行,小时候味道也在渐渐消失。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蜂蜜背后的故事和价值,必须进行品牌升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从设计稿到实物”

       沿袭当地农民画的风格,阿里设计师请当地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改银,绘制一幅当地老蜂蜜的农民画。讲讲基于这幅农民画的创作,设计了5款蜂蜜的包装。

       原以为有了设计稿,蜂蜜换新包装就指日可待。但好几天,陈硕士都在为了一根绳子发愁。

       为突出传统老蜂蜜的手工感和淳朴感,讲讲为蜂蜜罐子设计了牛皮纸纸封,纸封需用一根绳子系在瓶盖上,“绳子系的不好看,大一点小一点,差异都很大,需要细致地去打磨,它不是我做一个图案贴上去,设计就结束了。”



       对于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陈硕士可难坏了,只能不断淘宝材料寄给讲讲,讲讲看到合适再寄回来,来回四五次的试验,才能确定一种包材。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从设计稿到实物。”讲讲说,她原来是淘宝心选设计师,设计过许多爆款产品。之前她只需负责设计,其他有人协同。但与县域商家对接后她发现,除了专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大到瓶子是哑膜还是亮膜,小到瓶盖上面的生产日期怎么打印会更好看,都需要一点点沟通、打磨。

       前前后后人肉跟踪3个多月,反复调整了十几个版本,9月初实物终于上线。听到陈硕士在群里反馈销量暴涨的消息,讲讲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虽然最后呈现效果还不是最完美的,但能给蜂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个时间花得很值得。”

       除了设计,阿里公益还为陈硕士专门建了一个群,为他提供在营销上详细的指导,线上营销活动推荐,线下渠道拓展,甚至连文案都会帮助修改。

       通过阿里巴巴,流量和销量源源不断地输往秋天的宜君县。

       养蜂规模扩大了10倍

       “库存都卖空了,一个月增收了两三千元。”对于当人来说,两三千块钱相当于种七八亩玉米的收入,也相当于一些家庭一年的零花开销。

       有了收入,就有了信心。陈硕士说,当地的养蜂规模如今提高了10倍,他合作的蜂农也多达200多户。以前他要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养蜂,如今蜂农们见到陈硕士就夸开了,“我们家今年又养了多少蜂,产了多少蜂蜜。”

       在宜君,陈硕士不是孤例,有更多年轻人让改变发生着。刘亚辉说,他和阿里巴巴要做的就是,通过培养了散落在乡村的新农人,让他们手把手去教更多的农民,“新农人有情怀有梦想有知识,愿意去带动更多的人一起从脱贫走向致富。”


 
       这种思路跟讲讲的相似。“如果把一个设计给到一个农民,其实产生不了太大价值,但是如果我们把它给到一个新农人、一个企业,它的价值可能会放得更大,它的效益又可以反哺给当地的那些农民。”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