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习近平这样回应时代之变
2022-01-1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习近平主席最近六年出席新年首场多边外交活动,有三次选择世界经济论坛。

       三次达沃斯演讲,有一个不变的话题,就是“变化、变革、变局”。在今年演讲中,习主席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

       如何回应时代之变?习主席给出中国答案。

       把握历史之轴

       1971年,世界经济论坛由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施瓦布倡议创建,是一个非营利性基金会。每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召开论坛年会(即冬季达沃斯论坛),被称为“世界经济风向标”。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出席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该论坛年会。

       去年1月25日,世界经济论坛举行“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习主席是除论坛东道国瑞士外,唯一应邀在对话会首日发表特别致辞的国家元首。

       今年1月17日,习主席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演讲。

       梳理习主席三次达沃斯演讲,有一条清晰的脉络:

       2017年,重点谈经济全球化“存废之争”。习主席说,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去年,重点谈多边主义“真伪之辨”。习主席说,不能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今年,则重点谈历史潮流“顺逆之道”。习主席说,我们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瑞士,达沃斯小镇。

       中国人从历史中获得的宝贵启示,值得向全世界分享。习主席多次谈到,要树立大历史观。他反复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在这次演讲中,习主席从历史大势出发,再谈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他从历史视角出发,再谈多边主义: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搞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谁也保护不了,最终只会损人害己。搞霸权霸凌,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

       在这次演讲中,习主席还端起历史的望远镜,破解人类正面临的重大问题。

       他说,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把握稳定之锚

       在1月17日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四点主张: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他同时作出三方面的郑重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些中国主张、中国行动,向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传递了稳稳的正能量。

△2022年1月8日,振华重工南通传动装配车间,工人加紧生产“一带一路”国家码头起重机配套件。(图/视觉中国)

       如何战胜疫情?习主席用了一个比喻:事实再次表明,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他由此指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任何相互掣肘,任何无端“甩锅”,都会贻误战机、干扰大局。

       中国是言必信、行必果的行动派。习主席表示,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

△2022年1月12日,中国向缅甸援助新冠疫苗交付仪式在孟连口岸举行。运输车上的“胞波”二字,在缅语中意为“一母同胞的兄弟”。(图/视觉中国)

       如何复苏世界经济?习主席指出,现在大家有一种共识,就是推动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必须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他还提出,我们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社会生活新模式、人员往来新路径,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走稳走实。

       演讲当天,去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新鲜出炉。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

       习主席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把握发展之基

       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

       在1月17日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列举的数据和事实令人揪心: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面临更多困难。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疫返贫、因疫生乱,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人陷入生活困境。

△2021年10月14日,中国援助布隆迪的新冠疫苗运抵布琼布拉国际机场。(图/视觉中国)

       去年9月,习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今年1月17日的演讲中,习主席指出,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他强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

△2022年1月12日,巴西新利马区,连日大雨引发的洪水对当地造成严重破坏。(图/视觉中国)

       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时表示:“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

       在今年这次演讲中,习主席还向世界介绍了什么是中国的“共同富裕”。他说,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把握未来之向

       在去年1月25日的特别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总在不断前进,世界回不到从前。我们今天所作的每一个抉择、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将决定世界的未来。

       在今年这次演讲中,习主席提出,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

       这两个问题,也都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问,关乎人类未来。

△2021年6月,国家发改委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组织十余家跨国企业代表,在云南昆明开展调研,探讨跨国企业赴地方投资等问题。(图/视觉中国)

       在“如何战胜疫情”之问中,除了眼前的胜利,我们还要追求更深远的答案。正如习主席所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亟待加强。”

       “如何建设疫后世界”之问,更是直指未来。习主席在去年1月25日的特别致辞中说,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2022年1月15日,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进入高空形成巨大云团,喷发至高空20千米处。(图/视觉中国)

       在今年这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在1月17日的演讲中,习主席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他指出,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这是位于甘肃平凉崆峒区的“分散式风电12.5万千瓦”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输送清洁电力2.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8万吨。(图/视觉中国)

       在演讲的开篇,习近平主席说,再过两周,中国农历虎年新春就要到来。而在演讲的结尾,习主席谈到即将在春节期间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当冬奥会遇上中国年,一切都欣欣然充满着期待和希望,饱含着勇敢和力量。让我们携起手来,满怀信心,一起向未来!

(责任编辑:乐平)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