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双减”之后,寻找教育新发力点
2021-12-01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 李恒 尤艺樵 胡伟星 陈建新

       长期以来,人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美好生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做了大量工作,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已实现历史性跨越。然而近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短视化、功利化现象,违背了教育规律,加重了学生、家长负担。今年7月出台的“双减”政策,其目标不仅是要减轻负担,更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图片

多彩课堂,快乐成长 杜昱葆 摄

       由此可见,“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做减法的同时还必须做加法,要遵循规律、面向未来,找准新的发力点,推动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一,推动育人育才统一。

       国人自古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一段时间以来,教育对德智体美劳中“智”的方面片面重视,而“智”又多与分数相等同,分数成为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第一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孩子因此成了分数的奴隶、刷题的机器。长此以往,孩子即使不输在起跑线上,在人生的马拉松中也容易失去获得快乐的能力,还可能牺牲兴趣、天赋和个性,甚至造成人格缺陷、道德缺失。

       好的教育,应该是提倡立德树人前提下的“成才”,鼓励“成才”基础上的“成功”。扭转教育“见分不见人”的偏向,必须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以教育规律为遵循,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抓好知识传授的基础环节、孩子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价值观塑造的根本环节。

       未来,要按照孩子不同的身心发育阶段和学习活动敏感期,制定科学的全面的成长标准,以新理念、新要求构建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同时,努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把学生培育成为担当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人才。

       第二,技术赋能教育教学。

       “双减”政策要取得实效,必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这方面,技术赋能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线教育不受时间时空限制,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不公平现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少学校已开发网上教学平台,一些民间机构进一步拓展在线教学平台,青少年逐渐习惯从网上获得相关资料。不过总体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短板依然突出,难以满足各方需求。

       未来,应逐步建立技术赋能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体系,列出专项经费,确保薄弱地区和学校的相关建设,并将中小学生网络学习信息化成本纳入生均公用经费。同时,加强对新技术塑造未来教育形态的研究,开发适用于教育领域的成本低、效果好的技术与设备,使在线教育逐步实现启发式教学、互动式学习、个性化教育,不断提高网上教育质量水平。

       第三,创造多元成长通道。

       教育一方面要让所有儿童都能够在符合育人规律的条件下成长,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多元成长通道,让每个孩子接受适合的教育。

       在许多人眼里,顺利进入普通高中,通过高考升入理想大学,才是孩子成才的“正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情绪。而实际上,每个孩子的兴趣不同、智力类型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挤高考这座“独木桥”。

       近几年,随着国家开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职业教育也有了自己的上升通道。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是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按下“加速键”。未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拓宽职业教育上升通道,让学生和家长看到孩子成长、发展的希望,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责任编辑:苏荔荔)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