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振兴乡村文化要维系乡情乡愁
2021-06-24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翁伯琦

  原标题:振兴乡村文化要维系乡情乡愁  

  近期到山区乡村推广农业科技,看到许多村庄的建设成效与巨大变化,感受着收获科技进步与应用成效的喜悦,更有一番感慨:乡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大基地,更是生态宜居的聚集地,也是文化传承的好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的意义定位和发展现实出发做出全面战略规划,绘制了未来30年美丽乡村的新格局。让美好愿景变成现实,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予以有效开展。乡村文化作为振兴和发展的举措,是我们民族复兴、圆梦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墙绿瓦、白云悠悠。乡村民居与城市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村落布局与特色民居中积淀着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适配的传统习俗和审美观念,包括熟人社会的亲族、宗族关系,还有尊老爱幼、守望相助、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的民风民俗。乡土生活中的方言以及具体的“事”和“物”里,往往凝聚着浓浓的乡情愁和归属感。这不仅是对乡村文化之根的定位,更意味着城市发展难以取代传统乡村,不会因乡村的悠然景观依旧而失去兴趣感。因为这恰恰是孩提时代的自然生活记忆,乡情与乡愁的波涛,常常令人心潮澎湃。

  认识乡村独特文化内涵,需要把握其丰富真实的精神文化内涵,探寻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寻找与发现乡村之美。同时需要从生命、亲情、生活最本质的情感出发认识乡村的美学价值。我们应看到,无论物质如何丰富、技术怎样迭变,都离不开文化与历史的根源。充分认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学价值,必将有助于我们在生态文明转型、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守护乡土故园,维系乡情乡愁,振兴乡村文化,使乡村充满新的生机与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要尊重乡村在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传统工艺、乡音方言等方面的天然多样性,避免盲目地取而代之。在这样的视野下,村庄建筑承载着传统的习俗、情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乡村文化传承中能看到来自农民的心灵之景和美好向往,而在传统村落的生活样态里可以找到永恒不变、过渡到未来的存在本质。

  如今村庄不只是一个物质世界,更是一个精神世界;不仅象征一个与城市空间完全不同的生活空间,也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乡村文化振兴是一种富有穿透力的软实力,除了自然生态景观与村庄特色建筑之外,乡村文化振兴更多是要维系乡情乡愁。唯有如此,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产业优、机制活、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时,才不会走错路、走弯路。

(责任编辑: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