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国际护士节:致敬“提灯女神”们
2021-05-1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5月12日电(记者邱冰清)他们是妈妈、女儿、妻子、丈夫……在抗击疫情时,他们是“风暴眼”中的战士;在产房,他们常常是“世上第一个拥抱你的人”;在重症监护室,他们是“代替亲人照顾你的人”……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带给患者的温暖。

  “长大了,我就变成了你!”

  
受访对象供图

  尹蓓和陈广文,她们既是母女,也是同事。

  1960年,陈广文进入江苏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前身)。20世纪60年代,肿瘤放射治疗在江苏是一片空白,医院也只有简单的镭治疗机和钴60治疗机。放射治疗除了杀死肿瘤细胞,也不可避免地伤害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看到病人受苦,心里真的很疼。”陈广文说当时就想着如何保证肿瘤患者的精准治疗,让放射线更少伤及“无辜”。

  经过艰难摸索,陈广文梳理制作了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流程,成为医院乃至江苏放射治疗护理最早最简单的“教科书”。为了病人少受射线的伤害,陈广文还自己动手设计了一款塑料泡沫的凹槽枕头,又到外面找工厂去加工,成为是江苏放疗“模具”的雏形,提高了头颈部肿瘤患者治疗的精准度,也减轻了副作用明显。

  家里谈论的话题经常是病人。“说起哪个病人治疗有起色,妈妈会眉飞色舞,她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受母亲影响,尹蓓选择了护理专业,并在此后成为母亲的同事。尹蓓告诉记者,自从选择了这个专业,母亲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的职业关系着别人的生死,来不得半点差错,必须要有爱心、真心和责任心。“我没有妈妈的贡献那么大,但是,我在手术室工作时永远记得妈妈的话,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把“烂腿烂伤口”照片当臻品保存

  
受访对象供图

  跟病人吵过吗?受过委屈吗?……面对这些问题54岁的羊丽芳有些“卡壳”。她想了好久也想不起来,“好像还真没有这个时候。”

  “我父亲是一名医生,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羊丽芳是江苏省第一位国际伤口造口师,是江苏第一个开设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人,目前每年门诊近4000人次。

  羊丽芳有一个小秘诀:治疗病人,沟通先行。“我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病人及家属沟通,把患者可能有的疑惑想好。感觉患者都挺好的,知道我们想要帮助他们。”打开羊丽芳的手机相册,里面存着一大堆“烂腿烂伤口”图片,这些都是她的“珍藏”。“你看你看,这个伤口原来是这样,后来长出了这样的小肉芽,看看,这个肉芽多漂亮啊……”

  “干一行爱一行。”羊丽芳说,经过她的治疗,病人经久不愈的伤口好了,病人的痛苦解除了,生活质量高了,就是对她最好的回馈,这就是她的职业自豪感。“我想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希望他们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

  “因护理工作相爱,因相爱而更努力”

  
受访对象供图

  谢宏超和张苛是大学同学,是同事,还是夫妻。

  上大学时,谢宏超向张苛表白,张苛一句玩笑:“等你够优秀再来追我”给谢宏超带来巨大动力——拼命学习,挑灯夜战。大学里,说他们是情侣,似乎用“学习伙伴”来形容更合适。同在护理专业的两人双双被江苏省肿瘤医院录取,谢宏超是一名肿瘤专科护士,张苛则在中西医结合科室工作。

  “从学校到实习单位再到工作单位,能一直在一起,其实很不容易。不想分开,只有我们都优秀才行。”谢宏超如今已有20多本荣誉证书,还有一项发明专利。作为妻子,张苛对谢宏超有“怨言”,但作为同事,张苛以谢宏超为标杆。

  虽然同在一家医院,两人却很少能在医院碰面,偶尔约一起下班对他们来说就已是生活中的小浪漫。“这是护士这份职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忙碌,好在我们相互理解。但我们更自豪于自己是一名护士,因为这份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不可替代的。”

(责任编辑:苏荔荔)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