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1年4月25日,由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基金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颁奖仪式,通过腾讯会议在线隆重举行。
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以"弘扬中华文化、倡导人文精神"为使命,秉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价值观,以书法为媒,关心长者,慈护儿童,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广泛播撒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基金会成立至今,深耕于慈善事业、国学传播、公益支持等领域,先后推出"西部助学""书法敬老""亲子公益课程"等品牌项目,在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出席颁奖仪式的嘉宾有——
叶嘉莹民生奖学金:张静(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常森(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张德建(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
沈鹏民生奖学金:郑晓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赵力(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骆芃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唐楷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池长庆(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执行所长、美术系主任、教授)、李彤(南京美术学院副院长)、张爱国(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楼宇烈奖学金:李四龙(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李良松(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林美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成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林晖(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新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月清(哲学系教授、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周群(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颁奖仪式由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学术主任衣雪峰主持。
二
"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分为"叶嘉莹民生奖学金"、"沈鹏民生奖学金"、"楼宇烈民生奖学金"三部分,由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内外19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哈佛大学、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大学)于2019年设立。
"叶嘉莹民生奖学金",旨在鼓励青年才俊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叶嘉莹先生的诗词人生与学术思想为典范,弘扬中华诗教。
"沈鹏民生奖学金",旨在鼓励青年才俊研究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沈鹏先生的人生与学术思想为典范,宏扬中华书学,倡导中华人文。
"楼宇烈民生奖学金",旨在鼓励青年才俊研究、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以楼宇烈先生的哲学人生与学术思想为典范,学以成人,立成人志业,承中华道统。
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 ,共有159名同学投稿参与。2020年12月19日,在京举行评选会议,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经过数轮认真、严格、公正地选拔,确定获奖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三
颁奖仪式开始前,叶嘉莹、沈鹏、楼宇烈三位先生先寄语,并播放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短片、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评审老师致辞短片。
叶嘉莹先生寄语——
今天特别要向民生书法基金会表示感谢!因为你们的鼓励,我看见学习中华古典诗词的年轻人们兴趣很高,成就也很大。我现在非常高兴的是我们的古典诗词后继有人,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中华古典诗词发扬光大。
我曾经写了一首《诗教》。第一句"中华诗教播瀛寰",诗可以陶冶、可以教化人心,可以在海内外传播。第二句"李杜高峰许再攀",在我们中国传统的诗歌里面,李白杜甫是两个高峰,希望年轻人也可以取得他们一样的成就。第三句"喜见旧邦新气象",中国是有几千年文化的古老国家,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而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都在蒸蒸日上。第四句"要挥彩笔写江山",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把我们美好的国家、美好的江山用诗歌咏出来。
沈鹏先生致辞——
书法是独立的艺术,主要体现的是审美作用,而不是文字工具的作用,所以我讲要回归书法的本体。从教育来讲,书法教育也是一种美育。书法是一种富有形式美的艺术,也是一种文化,能够培养人根本的素质。东汉蔡邕论书法,把天地、日月、山水等自然现象,还有社会界的各种现象都跟书法联系起来了。也就是说,什么都是可以对书法创作有启发的,比如田埂很窄,一个公主和一个挑担的担夫俩人在争论怎么走?这对于书法创作也可以成为一种启发。世间无物非草书,什么东西都可以纳入到书法里来。反过来说,从书法本身也可以影响到社会,我们现在就始终把书法当作一种美,用于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这种作用是潜在的,潜在的东西到一定时候可以上升到意识层面发挥作用。
楼宇烈先生致辞——
首先我祝贺奖学金的获得者。这个奖学金旨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人文精神为主的,是以人文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的,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主体精神。从获得这个奖项的论文来看,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我希望今后大家更能够坚持以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精神、主体的意识,用我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维方式去研究我们传统文化,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史哲经管法这样的圈子里面,也要把它进一步扩大到数理化生这样一些领域。这个生不是生物学,而是生命学,应该在这样的研究领域增加人文思考的特色。所谓人文思考,就是不把它简单看作一个外界的对象,而是看作是跟人类生命、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现象。所以我希望我们更多的同学能够拓展传统文化研究的视野和领域,让我们重新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国家的实力最后是落在文化,为此要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把我们传统文化根本的特色和精神继承下来、传播开来。
四
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肖丽女士致欢迎辞——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此刻园区里飘散着淡淡的紫藤花香,在2021年的仲春时节,我们如约相聚。我谨代表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对莅临本届颁奖盛典的评审委员会委员、民生书法公益基金的专家学者们,致以真诚的感谢。对于支持此项目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致谢,向捐助机构中国民生银行以及史玉柱、卢志强、张秀根、李兆会等社会捐资人致以敬意和感谢。同时,对诸位获奖同学表示真诚的祝贺。
同时,请允许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基金会近期的工作。三位先生是基金会的总顾问,在场的各位先生也是我们的专家。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的宗旨是"凭籍书法,服务人民,助益人生"。我们开设了以下项目:
民生人文系列丛书项目,基金会陆续策划出品中国文、哲、艺三位学界泰斗的教学演讲集,其中《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荣获中宣部直接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和中央广播电视联合推出的"中国好书"国家年度图书大奖。叶嘉莹先生的《几多心影》也荣登四月"中国好书"榜单。楼宇烈先生《悲智双运——楼宇烈讲中国智慧》的出版工作也正在筹备当中。同时,我们用镜头记录先生们的学术思想,推出系列教学纪录片。
民生书法美育项目,我们面向7-12岁孩子及家长,开展诗书画印美育课堂教育,在立足书法审美本体的同时,更注重对孩子的人文品格教育。
民生书法敬老项目,我们定位为"书法陪伴",大学生志愿者为敬老院的长者讲授书法,在书法陪伴的同时培养青年人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公益心。
民生教育扶贫助学项目:在国家贫困县我们设立了民生欧石楠助学金、民生欧石楠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就学,让他们有选择人生的权利。为什么以欧石楠命名呢?欧石楠是一种植物,在严寒中盛开,它不畏严寒,坚定绽放。严寒不仅指气候,也有生命的严寒、心灵的苦寒。人生虽然美好,但实质是苦苦相连。叶先生说:"我最愿意对学生说的是王国维的一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我们希望大家从青年起就接受无常观的教育,面对严寒无畏且绽放,并能坚定绽放。欧石楠花很美,欧石楠民生奖学金和中华传统文化奖学金一样是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对社会的奉献,承载着一种利他精神和使命。
近日,我和张静教授带着同学们的期望分别拜访了叶嘉莹先生、沈鹏先生、楼宇烈先生。 楼先生讲到他很喜欢自己的一幅对联"习字调心性,学书铸人格"。我问先生:"人有心性吗?"先生说:"有心性,还有灵性"。但从究竟意义上讲,万物无有自性,人应该破除对实有的执著,破除对名利、身体的执著和贪爱。以一颗无分别的平常心解放自己,走近幸福。同样沈鹏先生也曾寄望于我"好书多存书外意,仁人不失赤子心"。为此我愿与同学们分享、共勉。
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的设立,旨在培养、奖励具有利他精神、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高校学子。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不仅能"躲进小楼成一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更进一步,更要"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向三位先生学习,关注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民生等问题,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我希望你们能通过本奖学金的助力反哺社会,为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我们在关注你们学业的同时,更愿意为你们提供"知行合一"的传统文化实践平台,运用我们的学术资源以及社会影响力,帮助你们在走向社会前做好准备。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获得工作经验、薪资报酬的同时,能在各高校专家的带领下,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针对民生人文系列,我们将为各位同学开放助理编辑的实习岗位,各位同学将有机会与各高校的老师们一起,整理出版三位先生及民生人文系列图书。针对民生书法美育项目,我们将为各位同学开放助教的实习岗位,各位同学将有机会接受各高校专家、教授们的指导,共同开设好民生书法美育亲子课堂。针对书法敬老项目,我们将为各位同学开放讲师的实习岗位,在各高校专家的指导下,重点开发民生书法敬老陪伴课程产品以及其他的课程产品,持续培养青年志愿者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我从你们的获奖感言中看到,很多同学在长期坚持支教,我感到很快乐,也很欣慰。慈善是心、日行一善,当你真正做到帮助他人,利他人的同时就会得到第一等的快乐。
再次祝贺本次获奖的同学,感谢各位莅临的专家学者们,我们共同致敬叶嘉莹先生、沈鹏先生、楼宇烈先生。
谢谢大家!
张静、郑晓华、李四龙先生先后致辞
张静女士致辞——
大家好!
在这样一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美好日子里,很高兴我们迎来了第二届叶嘉莹民生奖学金的颁奖活动。
古人讲"江海虽言旷,无如君子前",第二届申报叶嘉莹民生奖学金的同学们,肯定都有一种在诗词中被引领被提升的感受,所以大家的精彩作品让叶嘉莹先生、以及我们的评审专家和基金会的老师,都觉得很有启发。"江河虽言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尤其是今年获奖的同学海内外高校都有。"无如君子前",但是因为我们有诗词的引领,因为我们认同叶嘉莹先生所提出的"兴发感动"的力量,所以我们走到了一起,在此首先要祝贺获奖的同学们。
其次,要向民生书法公益基金会表示感谢。1981年,叶嘉莹先生参加首届杜甫学会年会时,曾经邂逅了缪钺教授,他是四川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当时缪钺教授就送给叶先生一首《相逢行》的长诗,里面有这样两句,"书生报国果何从,诗教绵绵传嗣响"。本来叶先生执教的学校是有限的,因为有时间、地域限制,但是因为有了民生书法公益基金会的加入,确实使叶嘉莹先生的诗教得以"绵绵传嗣响"。
叶先生曾经改写了前人的两句词,"师弟因缘逾骨肉,书生志意托讴吟"。在叶先生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比如说母女关系、父子关系是上天给予的,无法选择也不能改变,但是师生却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寻才会走到一起。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薪火承传的力量超越骨肉亲情。
今天获奖的同学们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因为我们都成为了诗教传承中的重要一员。"书生志意托讴吟",我们是读书人,我们可以通过谈诗论词来报效国家,来传承我们诗教理想。
大家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叶先生就自愿自费回国教书,当时她曾写下"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的诗句。我想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特别是2020年疫情过后,每一个人可能都在对自己的生存进行着反思。此次获奖的同学们可能也应该有一种反思,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我们有这样一个美好的诗词的浸润的空间和环境,大家是否也应该有"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的担荷。
最后还是祝福大家,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古人讲"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我们的生命已经与诗词结缘,我们也就有了这样一种前行的方向和力量,也希望获奖的同学们将来都能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只是征行自有诗",我相信在同学们的前行路程中因为有诗,所以一定会有着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最后我来代表大家向北京民生书法公益基金会表示感谢,也祝愿我们的民生奖学金能够"嫣然才一笑,蓦地万花开",越来越美好,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丰硕。
谢谢大家!
郑晓华先生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通过网络举行颁奖仪式。我首先向各位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在专业高手云集的申报者中,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审,各位能够脱颖而出,这里固然不排除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证明了各位的实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去追求,是金子总会发光;是玫瑰总会开花。我们要继续努力,深入传统,吸取传统精华,积极探索承古开新,在艺术上勇攀高峰。也借此机会,向为举办这次奖学金评奖活动付出巨大辛劳的肖丽秘书长、各位评委老师及基金会工作人员,表达由衷的敬意。感谢你们为弘扬传统艺术、传承中华文化所作出的努力。
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设立以书法界老前辈沈鹏先生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意义十分重大。
因为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精粹,在中国艺术诸多门类中具有十分独特的象征意义。换言之,其他各艺术门类,世界各国都有。中国国画西洋油画、中国京剧西洋歌剧、中国音乐西洋音乐、中国舞蹈西洋舞蹈,都有同类型艺术可向比拟。但是中国书法西方书法,两者不是一个层次。中国书法早期是实用艺术,后来发展出纯艺术属性,成为中国艺术的主流形式之一。西方书法CALLIGRAPHY只是实用艺术,是工艺美术。在欧美大学艺术学院,没有书法艺术专业课程。所以在艺术领域,最具东方文化代表性和独特性的艺术,是书法。
但是近代教育改革,是按照西方的学科分类表来改造中国教育。西方没有书法艺术,因而中国高等教育就长期没有书法学科。加上近代以来一时甚嚣尘上的汉字落后论,书法在高等教育中长期缺席,这就使中国的书法艺术学科建设,在各门艺术中发展最滞后,专业人才队伍最缺乏。这给我们当代书法发展,留下了很多问题。
民生奖学设置沈鹏书法奖学金,作为常规性一年一度的奖学金,对于广大书法专业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巨大鼓舞。
教育是百年大计。未来的书法繁荣,高峰的出现,有赖高等书法教育。
我衷心希望民生奖学金能不断发展,更多地支持高等书法教育。在行业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再次感谢民生基金会,感谢肖丽秘书长和各位同仁,为民生书法奖学金付出了努力!祝贺获奖同学,期待你们在书法领域不断取得新成绩。
谢谢!
李四龙先生致辞——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祝贺大家荣获以楼先生命名的奖学金,我想这个奖学金寄托了楼先生的一片期望。我们哲学还是很有意义的,需要思考一些重要问题,从自然的环境到人类社会和我们的内心世界,都需要进行一些认真的思考。
我们这个奖学金得益于民生银行的支持,我们已经很好地启动,今年同学们参与的热情比去年还好,论文也有进一步提升,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几位老师也有比较明显的感受,就是好论文还是比较有特点的,还是有共识的。所以,希望我们明年还能做得更好,甚至我想以后需要有机会、有平台让同学们多讲一讲你们的思想,讲一讲你们的研究。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跨学科的平台,搞文学搞艺术的同学听听我们哲学系的同学怎么讲,我们哲学系的同学也听听他们怎么来理解艺术,怎么来理解诗歌,我想这样的机会慢慢变得现实起来。
再次祝贺同学们获奖,同时我也特别感谢几位评委老师在整个过程中都能够非常认真公正去评审每篇稿子,最后我也感谢民生书法公益基金会,让我们汇聚到一起共同思考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哲学、我们的未来。
谢谢!
随后,张德建、常森先生分别颁发叶嘉莹民生奖学金特等奖、优秀奖;李彤先生、骆芃芃女士分别颁发沈鹏民生奖学金特等奖、优秀奖;林晖、李良松先生分别颁发楼宇烈民生奖学金特等奖、优秀奖。
叶嘉莹民生奖学金获奖同学代表沈钰洁 (武汉大学)、沈鹏民生奖学金获奖同学代表张惠淇(上海大学)、楼宇烈民生奖学金获奖同学代表马天威(北京大学)先后致获奖感言。
沈钰洁 同学感言: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武汉大学文学院2017级本科生沈钰洁。首先感谢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感谢叶嘉莹民生奖学金的评选老师。还有不到两个月,我就要毕业了,能够用叶嘉莹民生奖学金为自己本科的读书生活画上一个比较完满的句号,我感到特别荣幸。而之所以感到荣幸,是这份荣誉对我大学四年来的学业给出了肯定,让我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在求学之路上继续前行。
我的一位老师曾经在课上对我们说,读诗词、诵诗词、讲诗词乃至创作诗词,都理应是中文系同学的看家本领,但越来越多的中文系学生正在丧失这些本领。为此我感到特别惭愧,于是就开始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诵读诗词、研究诗词、讲解诗词的能力。比如我去贵州山区支教的时候,就借鉴了"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的形式,把学诗词、唱诗词带到了我的语文课和音乐课上。我发现小朋友们还挺喜欢这种学习形式的,因为它好记、朗朗上口,特别是在偏远闭塞地区,他们师资力量不足,学习氛围也不是很好,这样的诗词教学形式其实会让小朋友们发现,原来诗词可以这么美,原来学习也可以这么有意思、有收获、有成就感。所以,我参与公益教育这几年,也一直在借助诗词的魅力、文学的魅力,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们开启乐学的大门;而且我猜想,叶嘉莹奖学金设立的初衷,可能也是鼓励我们更多的年轻人把诗词学好,并把它的魅力播撒出去,让我们的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让一代一代人受益,所以这项事业我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做学问也好,做公益也罢,都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们力量是微薄的。不过我还是喜欢那句诗"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叶先生是这样走过来的,北京民生书法公益基金会是这样走过来的,我希望自己也能够这样走下去,和在座诸位优秀的同学们一起不倦地读书、积极地求索,在坚守和淬炼中获得成长。
谢谢!
张惠淇同学感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17级书法篆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惠淇。很荣幸获得"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沈鹏民生奖学金特等奖",并作为学生代表发表获奖感言。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获奖同学向叶嘉莹先生、沈鹏先生、楼宇烈先生,以及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的各位老师、奖学金捐赠者及各位评委老师们远程鞠躬致敬,表达感恩之情,同时也感恩一路上为我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
这是一份使我内心充满敬畏的鼓励,我告诫自己不能辜负这背后承载的期望与关怀。这份殊荣的获得,代表了我在前辈们的祝福中刚刚上路,这是一条传承与创新之路。传统文化是需要传承的,追求文学与艺术的高度、敬业奉献的人文精神也是需要传承的。
三位德高望重的先生给我们晚辈学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鼓励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我们也肩负了不辜负青春、不辜负这个时代的责任。我们生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获得知识与技艺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也被更多的诱惑所左右。如何在当下做到"书内书外,艺道并进"是我们年轻一代值得思考的问题。沈鹏先生讲"经常怀着一种赤子之心,在看待事物,在研究,就是有着一种最好的精神状态",楼宇烈先生说"做任何学问,首先要做好人 ",叶嘉莹先生希望我们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当从三位先生的叮嘱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拓宽视野,爱我们的祖国和文化,时刻感恩拥有,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停止努力,"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最后祝愿每一位默默奉献的老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大家!
马天威同学感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马天威,很荣幸获得本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楼宇烈民生奖学金"特等奖,感谢评委老师对我的学术研究的肯定,也感谢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的支持。非常感谢!
对青年学生而言,这份奖项无疑是一次重大的鼓励。学术研究探索的过程如同大海航行,必须找准方向,砥砺前行。这次获奖就像点亮了一盏航标灯,让我更有信心投入到我的研究中去。
同时,这份奖励也是一种鞭策。博士阶段的学习正是培育学术理想的重要时期,老师的肯定鼓舞着我树立起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更要把研究的道理,浸润生活的温度,继续努力,立志在不断的学术积累之上,做出更加鲜活的哲学洞察。
本次活动在基金会老师的帮助下,获奖同学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摘要展示出来,我在阅读其他同学的学术进展的时候,总有获益良多之感。也感谢这个平台能够帮助我们互相学习,提高自己。
再次感谢"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提供如此好的平台,感谢各位老师的付出,谢谢!
在颁奖仪式最后,肖丽宣布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启动。
附一:三老简历
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书香世家,她融贯中西,是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权威学者,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继驼庵之诗话而别开生面,启桃李之芳园而香远益清",她以全新的视角,以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中国诗词境界进行了高度概括;她是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其诗论新意迭出,别开境界,在我国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当代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第一人";她从事教育事业七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深受学生爱戴;数十年来,她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千年传灯,岁月成诗,如今叶先生已成为在海内外传授中国古典诗词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华人学者。
沈鹏,1931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著名书法家、诗人、美术评论家、编辑出版家,首批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代主席、主席,前后二十年。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化大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文化事业重要的开创者、引领者和推动者,是当代书坛最具时代特征的典型书风的代表,在当代书坛拥有突出地位。先生书法精行草,兼长隶、楷等多种书体,赵朴初先生盛赞他的书法"不让明贤",启功先生亦高度评价"无一旧时窠臼",他的作品遍及亚、欧、美各大洲,镌刻于名胜古迹;他提出并践行书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书法教学"十六字"方针,"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影响了大批书法家和专业工作者,成为当代中国书坛重要思想引领。先生以书法诗文著称于世,是集艺术思想、创作和评论于一身的当代艺术大家。
楼宇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汤用彤等哲学大家,深入经典文库,遨游学术海洋,开启了在北大半个多世纪的求学和教学生涯。他博学广闻又治学严谨,一部《王弼集校释》,给后来者如何在解释古典经典中创作现代经典以深刻启示;在上个世纪佛学最为落寂之时,他发起编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影响了一代年轻的学者和僧人。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江南士子特有的才情,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国哲学方法论、中国哲学史料学、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校释等诸多方面创造了学术界的"绝学"。他认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他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发出了"不认同文化传统,就是不认同历史"的震撼强音。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是"为己"之学的信仰者,中国传统文化真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八十六岁的高龄,他依然不辞劳苦地传播人文主义哲学真谛,矢志不渝地践行人文主义哲学精神,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附二:第二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获奖名单
叶嘉莹民生奖学金特等奖(6 名)
北京大学 谢蒙恩、北京师范大学 余丹、南开大学 陆倩、 南开大学 王君青、武汉大学 沈钰洁、台湾大学 宫瑞龙
叶嘉莹民生奖学金优秀奖(9 名)
北京大学 喻细涛、北京师范大学 李子吟、 北京师范大学 董新宁、南开大学 胡锟、南开大学 李虹澄、 南开大学 梁誉、武汉大学 米家乐、台湾辅仁大学 李梦潇、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郭雨昕
沈鹏民生奖学金特等奖(6 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 肖春光、中国美术学院 高阳、南京艺术学院 王栋、 南京艺术学院 汤传盛、上海大学 张惠淇、上海大学 贝思敏
沈鹏民生奖学金优秀奖(9 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 张耀虎、中国艺术研究院 杨家伟、中国人民大学 梁治国、中国人民大学 刘畅、 中国美术学院 李雪童、中国美术学院 田振宇、南京艺术学院 贺羽曼、浙江大学 陈文波、上海大学 许非同
楼宇烈民生奖学金特等奖(6名)
复旦大学 陈仕伟、南京大学 陆杰峰、浙江大学 陈伟良、北京大学 马天威、中国人民大学 秦凯丽、北京大学 周敏
楼宇烈民生奖学金优秀奖(10名)
北京大学 贺敢硕、北京大学 苏杭、中国人民大学 陈志雄、中国人民大学 王茂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高思达、北京大学 傅志伟、复旦大学 黄江、复旦大学 李志龙、北京中医药大学 刘宝莲、浙江大学 余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