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西乡县五丰村为什么能成为亿元村?
这个地处秦巴山区的小村子,以发展养猪产业为契机构建起循环农业的大格局,又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进一步盘活村里的存量资源。4.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由此崛起28家企业和合作社,年产值达4亿多元。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五丰村实现了华丽蝶变。
复盘五丰村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五丰村的成功首先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五级书记抓扶贫的举措,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合力……五丰村借此持续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加速了村上产业的迭代升级。
五丰村的成功同时源于对区域优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地处陕南的五丰村,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绿色生态,五丰村以此发展生态养猪、循环农业、品牌农业。随着后期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越来越高,绿色与生态的产业附加值也“水涨船高”。
五丰村的成功还源于顺应了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回溯五丰村养猪产业的发展过程,从刚开始家家户户散养,到成立合作社“抱团”抗风险,再到探索生态养猪和循环农业,五丰村养猪产业顺应了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逐渐从最初的粗放式发展转到了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区域、环境、产业、市场主体的多方共赢。
五丰村的成功更凸显出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重要性。五丰村党总支书记胡胜银是土生土长的人才,又具有领办企业的宝贵经验,因此他在谋划和推进五丰村发展时有较之一般人更强的目标感、效能感和预见性,让五丰村每当遭遇发展“关卡”时都能迎难而上,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借鉴五丰村的经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对于脱贫地区,我们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特征,恰当配置产业链发展要素,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提高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我们要依托区域资源要素禀赋,充分发掘利用对全局有“杠杆”性作用的诸如自然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基础、文化旅游资源、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强化初步优势、挖掘潜在优势,以此有力地撬动全局,进而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们还要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