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脱贫攻坚硕果累,乡村振兴绘画卷
2021-02-07    来源:光明网

  牵挂殷殷,情意深深。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调研并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3日下午,他来到毕节市黔西县,实地察看乌江六冲河段生态环境,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文化广场,习近平总书记同参加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并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一枝一叶总关情。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是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从2013到2021,时间记录着前行的年轮,亦见证了为民的初心。贵州之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九次在春节前夕来到群众之中。脚下有泥土,心中才有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与人民群众亲近互动的场景,构成了考察调研过程中一个个暖人的瞬间。在更高层次,则是国家领航者对于治国理政的蓝图勾勒。

  同参加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的群众亲切交流、与乡亲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向村民详细询问手工苗绣的制作工艺流程……听民声、解民意、看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的多彩土地上留下了“鱼水情深”的足迹。这次调研的地点也富有深意。贵州是我国最后脱贫的9个贫困县所在省份,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还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前进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始终如一、说到做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实现脱贫923万人,每年减贫100万人以上,减贫人数全国第一。“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亲自来“验收”,就是要看看“脱真贫”“真脱贫”的实际情况。走得远才想得深,一系列规划得以纲举目张;看得全才办得实,一项项举措开始谋篇布局。如今,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啃下来了,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接下来“怎么干”,答案自当是时代的声音。

  “农,天下之大业也。”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招。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2021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此次贵州之行,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扶贫车间里,鼓励大家“一定要发扬光大苗绣,既能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能为扶贫产业、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时光轴的一步一履之中,我们正拾级而上。

  脱贫攻坚硕果累,乡村振兴绘画卷。在化屋村,一件手工绣的“歪梳苗服饰”要卖到上万元。如今,车间的苗绣成品有近70%是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出去的。一村一寨,既有国家发展的生动落脚,也有着乡村振兴的紧步相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三农”工作将处在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指向性的话语,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把握“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脱贫攻坚的征程,因艰苦卓绝而荡气回肠,而乡村振兴是时代留给我们的新的挑战。一切早已开始,一切远未结束,奋斗者永远在路上!(韦 丰)

(责任编辑:杜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