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土能工巧匠用起来,把新型职业农民育出来,把各方乡贤精英引回来
大学毕业后,“90后”裘立在天目山脚下的杭州市临安区交口村创办了一家农业公司,流转土地300亩,用高科技育苗,种起有机小番茄、西瓜等。作为一名年纪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裘立碰到的新问题不少。创业之初,资金接不上、缺专职人员、少技术保障等问题,都摆在面前。好在当地银行来对接,实地考察后,决定给裘立授信,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人的参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也对农村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正如临安一位农业工作人员所说:“青年、乡贤回乡村,就能把新的技术和新的业态带到乡村。”
正是看到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为了破解乡村要素制约、加速资源要素流向农村,浙江省从2019年开始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即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鼓励支持青年回乡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培育一批青年“新农人”“农创客”,要靠政策支持。目前,仅临安区就有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新创业城市人才等各类“新农人”近600人。他们积极投身新品种种养、新技术开发、新模式管理等领域,“触角”逐渐伸向农村电商、民宿、乡村旅游、文创等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新农人”“农创客”等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正在成为农村创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骨干力量。
如何更好培育“新农人”?关键在找准发力点,打破瓶颈。缺什么,就送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调研走访中了解到“新农人”“农创客”群体普遍面临的缺资金、缺经验、缺技术等现实困难,浙江加快构建资金、资源、平台、技术等全要素服务体系。同时,把税费减免、用地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用好用足。发挥省级农创客众创园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回乡入乡创业创新平台。根据现实需求,开设直播带货等精品培训课,建立“1 N”导师制进行传帮带。
“新农人”“农创客”群体具有互联网等方面的优势,在帮助与支持他们时,尤其要发挥好他们的专长,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有人说,眼下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如何拓宽销售渠道、为农产品打开市场,也需要各地在培育“新农人”过程中,多一点互联网思维、多一点创新的办法。同时,强化乡村人才支撑,也需要坚持引育并重。近几年,浙江实施的“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让乡村工匠、农村实用型人才不断成长起来。
把本土能工巧匠用起来,把新型职业农民育出来,把各方乡贤精英引回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作者为本报浙江分社记者)
( 责任编辑:杜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