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网讯 近日,哈啰出行与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珊瑚虫海洋公益”)合作开展“一骑种珊瑚”公益行动,关注海洋环保,号召骑行用户集结低碳能量,守护“海底森林”。活动在哈啰出行APP和支付宝小程序同时发起,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10多个沿海城市用户,7天累计骑行100分钟,便有机会认领种植一株鹿角珊瑚。
哈啰,快来一“骑”种珊瑚!
活动当天,三组深圳哈啰用户家庭来到洲仔岛,与珊瑚虫海洋公益的蛙人们一同组成“珊瑚护卫队”,开启一场特别的海洋环保之旅。
第一站,珊瑚虫海洋文化教育中心。仿海洋生态系统的玻璃养护缸里,每一座珊瑚礁显得绚丽多彩。“珊瑚礁对于海洋,就好比森林对于陆地,珊瑚礁将鱼类、藻类聚集起来,演化为一座海底城市。”珊瑚虫海洋公益的负责人杨旭聪讲解道:“在大鹏湾,气候变暖、海水污染和粗放的海上作业模式,使珊瑚覆盖率从30年前的76%下降到20%。”科学修复珊瑚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珊瑚生存的压力,促进珊瑚礁的自然恢复,比如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绿色出行,低碳减排;二是采取人工的珊瑚修复措施,此次哈啰联手珊瑚虫海洋公益,将于盐田区大梅沙洲仔岛珊瑚保育区种植一座含200株珊瑚的人工礁盘。
用户了解珊瑚礁修复
搭上环保艇,前往第二站梅沙珊瑚保育区。经过一系列准备,身着潜水服的蛙人们纵身潜入海底,把珊瑚苗的盆栽套在礁盘的格瓦上,底部再用螺母拧紧、固定,避免受海浪冲击破坏。珊瑚虫海洋公益的刘志冰介绍道:“海底种植珊瑚的过程,类似于陆地上的植树造林。首先培育幼苗,在苗圃中长成小树,再移植到要种的地方。”半小时后,首批50株由哈啰“海洋骑士”用户认领的珊瑚苗,被顺利“种”进大梅沙海底深处。不出意外,一年之后,这些小苗就能长大30-50倍,再被移栽至合适的需要修复的近岸礁盘中。
蛙人去海底“种”珊瑚
倡导低碳减塑,守护蔚蓝星球
珊瑚礁对于海洋,就好像是陆地上的森林,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它面积虽然不到海洋总面积的千分之二,但却养育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保护珊瑚礁是为了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也是为了保护海岸线。用户称此次活动是海洋版的“蚂蚁森林”,哈啰把植树造林延伸到了蓝色海洋。
苗圃种植只是第一步,哈啰还将支持珊瑚虫海洋公益持续开展定期维护,清理珊瑚区的海底垃圾,使种苗能够快速健康生长。在海底垃圾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大,占41%,因而“减塑”一直是海洋环保的重要议题。2019年哈啰品牌日,发动500名骑手开展减塑骑行,联手上海亿角鲸海洋研究中心,将崇明周边海域回收打捞的废弃渔网粉碎再利用,制成200辆共享单车的塑料挡泥板,在为海洋减塑的同时,实现车身零部件的环保化。
回收渔网塑料再生的单车挡泥板
2020年,围绕海洋减塑,哈啰与荷兰驻沪总领事馆等联合发起“中荷骑行可持续减塑设计竞赛”,向公众征集利用回收塑料再生骑行周边的优秀创意。同时将废旧单车改造而成的自行车动力塑料粉碎装置,搬至上海BFC外滩枫径,发起“一骑减塑”全城接力公益快闪,3周时间挑战骑行40828公里,将低碳骑行与创意减塑相结合,邀请更多市民一“骑”见证重塑新生。
“一骑减塑”公益快闪挑战
2020年12月12日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共享出行作为低碳减排的重要一环,哈啰将持续推广可持续的两轮出行方式,与用户一起集结更多绿色能量,关注海洋环保,守护蔚蓝地球。
(责任编辑:徐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