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贵州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2020-12-20    来源:法制日报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 通讯员 袁 萍

秋日的空气里带着丝丝寒意,但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雪山镇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漫山遍野的果树下,果农们正忙着采摘苹果。“已经卖了20多万元钱,剩下的5000斤要不了几天就能卖完了!”果农谢飞高兴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谢飞是雪山镇谢家社区的苹果种植大户,他的70亩苹果树已有近40亩挂果。在雪山镇,和谢飞一样通过种植苹果摆脱贫困的人家不在少数。目前,全镇种植苹果5.7万亩,总产量可达2.2万吨;涉及1267户63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0户1800多人;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

这幅丰收画卷可谓是贵州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美丽缩影。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全省最后9个贫困县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条件,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由此,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在2014年确定的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贵州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23万人减少到30.8万人,累计减贫892万人,每年减贫超过1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

不断强化法治保障

确保完成脱贫任务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贵州省会贵阳结合实际探索了“3+9”省内结对帮扶攻坚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施“六大帮扶工程”为抓手,汇聚全市科技、市场、资金、产业等资源优势,帮扶带动望谟、印江、长顺等12个深度贫困县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州战法”贡献贵阳力量。

除了党委领导,精准的法治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15年11月以来,贵州省委提出以法治毕节创建作为法治贵州创建的首个试点,实施的“六大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不断强化脱贫攻坚的法治保障,用制度规范和促进脱贫攻坚。

目前,法治毕节创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连续4年群体性事件零发生,命案下降幅度59.62%;十万人命案发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刑事发案下降幅度达37.95%;新增吸毒人员逐年下降,从2015年至今下降幅度达89.09%;减少贫困人口141.31万。

“深化法治毕节,助力脱贫攻坚。”采访中,毕节市司法局局长何志勇表示,该局将用法治力量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试验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政法干警牢记使命

扎根基层任劳任怨

“虽然拉大昼夜温差会促进草莓快速生长,但是夜晚棚温不可太低,否则容易造成长势差……”前不久,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扁担山镇居民小张的草莓种植塑料大棚里,《法治日报》记者看到一位“农业专家”正在为他讲述草莓长势不好的原因。

人们不会想到的是,这位“农业专家”竟是贵州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预教处处长张德晟。2017年9月,他被选派到镇宁县担任专门负责脱贫攻坚的县委副书记。在他的建议下,镇宁形成“1+16+204”的县乡村三级作战指挥体系,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204个行政村,夯实了脱贫攻坚作战力量。

“挂职不是来走过场。要干就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成绩,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要衔接好乡村振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张德晟说。

在这次脱贫攻坚实战中,像这样的政法干部还有很多,他们任劳任怨、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为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贵州省政法机关立足职能作用,全力维护贫困人员合法权益、贫困地区公共利益,全力降低犯罪对脱贫攻坚造成的损失,努力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全的治安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以保障脱贫攻坚。

仅2019年以来,贵州全省政法战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就有95人获省委先进个人表彰,34个政法单位获省委先进集体表彰,帮扶的贫困县全部脱贫,全省政法干警用自己的奋斗指数和辛苦指数,换取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全省政法机关、广大政法干警牢记职责使命,冲锋在前,不仅全力投入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中,而且为助力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安全的治安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故事精彩,事迹感人,用奋斗书写了激情澎湃的一笔。”贵州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彭方艾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七二村位于绵延千里的大娄山脉中段,桐梓县城以北22公里。一座座黄墙红瓦的民居,同周围的青山绿水、农田阡陌构成了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令人难以想到的是,如今美丽富饶的七二村曾经却是犯罪率高发的贫苦村。该村因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民常年饥寒交迫,从而滋生了“靠路吃路”发劫路财的想法,陆续出现“公路飞虎队”“劫道班”“飞车大道”等违法乱象,刑事案件、抢劫案件高发。

据桐梓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东介绍,近年来,桐梓县司法局、县禁毒办、大河镇党委政府以“民主示范村”“无毒村寨”创建和法制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强化法制建设为发力点,自治、德治相结合,积极创新方法,狠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普法教育,用法治筑牢社会平安线,扎实服务于群众,使七二村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

其实,这也是贵州省依托法治力量打造地方平安、护航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省积极打造法治乡村、美丽乡村,并结合各地实际,引导村民自治,走出了一条以法治宣传教育为抓手,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之路。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州省司法厅结合少数民族聚居特点,找准各民族习惯的共同点、共融点、共通点,并且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切入点,因地制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创建了一批有先进示范作用的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现了社会效果、经济效果、法治效果的统一。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老百姓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开始,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贵州省委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张涛表示,接下来,该省还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筑牢基层法治建设根基、积极服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平安贵州、法治贵州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杜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