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唐集团挂钩帮扶的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丰华村全景。唐轩 摄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云南省是我国涉及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加之少数民族地区多、山区多,发展空间受限,脱贫任务艰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全域更是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6年,云南省政府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帮扶云南省傈僳族聚居区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中国大唐投入10亿元资金,对口帮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福贡、兰坪,丽江市华坪、永胜和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等6县傈僳族聚居区。
截至2020年3月,中国大唐实现精准帮扶3州(市)的傈僳族聚居区共158个自然村、51559户19.22万人脱贫,云南省人数最多的“直过民族”傈僳族整族脱贫已胜利在即。
在谈到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时,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陈飞虎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国大唐将坚定扛起央企责任使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全部对口帮扶工作,确保全部扶贫点稳定脱贫,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大唐力量。
产业扶贫 铺就“三区三州”脱贫路
“看天一线天,看地一条沟,出门过溜索,种地靠攀岩。” 怒江脱贫攻坚的艰难,从这段话可窥一斑。如何找准“穷根”,盘活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中国大唐从2016年开始通盘规划。
聚焦云南脱贫攻坚的中心任务,大唐云南发电公司以资金投入、绿色能源项目辐射、发展产业、干部下派等多种方式,务实提高贫困地区造血能力。5年来,大唐云南发电公司先后组织召开扶贫专题工作会议23次,派出系统内73名干部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丰华村251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
怒江州兰坪县通甸镇丰华村的杨雪平,眼下正在和工人分装加工好的荞麦面条。29岁的她现在是兰坪华兴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通过兰坪华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杨雪平带动56户216人脱贫,公司生产的面条、火腿等特色食品不但热销兰坪县和怒江州,且还远销昆明、广东和上海等地。
丰华村党总支书记杨五金介绍,中国大唐投入的404万元帮扶资金中有356万元用于发展产业,与村里致富带头人合作培育了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生猪养殖、黑山羊养殖、面条加工、火腿加工、天麻种植、蓝莓种植等多种形式,中国大唐对丰华村农户进行了产业全覆盖,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提高600余元。
2020年2月19日,丰华村实现脱贫出列。这个累计脱贫退出308户1266人、贫困发生率由41.7%降至0.65%的贫困村,成了怒江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范本。
“开展扶贫帮扶工作,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做到精准扶贫、特色扶贫,扶贫效果还要长效。”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肖征说。
在武定县傈僳族聚居村,由中国大唐投资建设的构树养猪、养牛两个项目探索出来的经验,正在脱贫攻坚中推广。“在中国大唐的帮扶下,全县24个直过民族村全部出列,今年所有傈僳族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武定县委书记李玉林说。
通过采用“致富带头企业+责任单位+农户”的合作模式,中国大唐结合怒江特色种植业发展,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16000亩草果提质增效项目、1293.5亩芒果种植项目、扶贫车间、光伏扶贫项目等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中国大唐已累计投入1953万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5个,种植经济作物、林果6.21万亩,养殖牲畜9.77万只(头)等。
乡村展新颜 安居工程扎实推进
住有所居,居有保障,是农村不可回避的民生问题。以往怒江州傈僳族聚居区的房屋大多建在半山腰上,交通极为不便,甚至不能遮风挡雨。2017年以来,中国大唐投入帮扶资金7418万元,建设美丽宜居安居房1900户,为6800多名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
走进云南省怒江州府泸水市瓦姑村三岔河小组“美丽宜居”安置点,别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整齐划一,宽敞整洁的硬化道路贯穿村间,一个新农村的雏形已基本形成。该村小组38户102人从半山腰整体搬迁至这里,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帮扶其中17户建档立卡户52人圆了多年的安居梦想。
兰坪县啦井镇新建村是全镇唯一的傈僳族聚居村,有农户517户,人口2176人,18个村民小组,村组之间分布跨度较大。38岁的村民李金宝以往都是采挖草药生活。2016年,用中国大唐帮扶的3万元修建了自家房屋后,李金宝开始专心发展产业。
“以前都是在山上挖草药,现在自己联合另外5家建档立卡户成立了兰坪县照福专业合作社,专门种植药材滇重楼,中国大唐还给了24.6万元的资金帮扶,去年一年,我们全家收入达到了8万元,收入翻番,今年还准备养羊,用羊粪为滇重楼施肥增产。”李金宝说道。
2016年以来,中国大唐共计帮扶新建村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每户发放3万元帮扶资金,共投入417万元,帮助村民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目前,新建村累计完成易地搬迁17户61人,危房改造252户1136人,完成了全村危房清零工作。
住房有了,中国大唐同时对公路以及乡镇卫生院、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进行了建造和提升。投入25万元开挖公路,投入106万元用于村间道路硬化。通村、通组公路彻底打通了怒江农村交通毛细血管的内循环,极大地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怒江各族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迎来了 “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就能上客车”的好日子。
截至目前,中国大唐已累计投入1.47亿元建设及硬化乡村及村组道路260公里,乡镇卫生院26所;投入2044万元建设乡镇污水及垃圾处理工程380个,村庄环境整治2199个等。同时,还有一大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产业等方面的重点项目正在实施、收尾。
切断“穷根”教育扶贫夯实脱贫攻坚根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
地处深度贫困地区的啦井镇,教育资源极其短缺。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迫在眉睫。2018年7月竣工的啦井幼儿园,成为中国大唐定点帮扶兰坪县的重点项目。
“以前幼儿园的大门就设在一个小土坡上,走路不顺,特别是冬季结冰,人员进出容易滑倒。土坯墙,危险简陋。如今一间间宽敞明亮的幼儿活动室,一套套活动器材,展现眼前。在园幼儿164名,可容纳180名幼儿,配有教职工15名,很大程度提升了幼儿入园率。”啦井镇中心校校长张今生兴奋地说。
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子女都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也为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人民能与全国一道奔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啦井镇镇长表示,中国大唐帮扶提升了扶贫的力度和质量,通过企业资金的注入,啦井镇的教育和医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镇上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和医院,大大改变了镇上的生活。
丰华村23岁的杨顺今年即将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毕业,父亲在县城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里还有妹妹也在上大学,家里无力承担两人上学费用。“从2016年开始,中国大唐每年提供5000元的助学金,加上奖学金,足够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杨顺说。
中国大唐驻村干部张明表示,为确保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延续性,中国大唐无偿捐赠216万元发展村集团经济,每年收益有12万元,确保了政策长期稳定性。
此外,中国大唐还积极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子弟,仅在怒江州,中国大唐就累计在素质提升工程上投入8590万元。
中国大唐主动与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签订精准扶贫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举办三期“大唐宏志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电力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全力以赴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坚决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三优先原则”,即建档立卡户子女优先,帮扶地区贫困家庭子女优先,省内“直过民族”傈僳族贫困生优先,分别从水电、新能源相关专业中择优36名学员进入“宏志班”,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培养、精准就业,最大程度解决贫困建档立卡户子女学习、就业问题,推动傈僳族聚集区贫困人口持续脱贫,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彻底拔除“穷根”,目前已有12名毕业生进入公司走上就业岗位。
大唐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志农介绍,通过持续不断帮扶,重点解决了傈僳族聚集区突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及基础设施短板,贫困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极大提升,傈僳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从“突破性进展”向“历史性变化”的蜕变,也进一步增强了傈僳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