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胥大伟
发于2020.10.19总第968期《中国新闻周刊》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球减贫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中国经验”究竟是什么?
操作这个选题时,我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解构出中国这套扶贫机制。
作为政府主导式扶贫的典范,中国扶贫是一套精密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这套扶贫机制包含多个子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又相互关联。
然而,精确扶贫战略的实施,难点在于如何建立贫困的精确识别机制。从贫困户的筛选和定位,到贫困标准变化再到精准施策,这是一套复杂的系统。通过采访一线的扶贫干部、省级扶贫办和专家,繁琐的线条理顺之后,展现出的是一条运行精密且环环相扣的系统。
对于中国反贫困“方法论”的理解,我发现中国式的扶贫攻坚,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反贫困制度化。国家自上而下、有组织有层次地实施反贫困战略,并将反贫困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中。正如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雷明院长所说的,没有把反贫困制度化,意味着反贫困只能是一个措施化的政策,形成不了整体效应。
制度化所带来是举国体制的高效率,在外界看来,中国是典型的行政式扶贫,然而实际是,长期以来,中国实施的是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开发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行政命令式的刚性主导方式,而是一种柔性主导。
正如受访学者总结的,中国减贫的核心经验就是在执政党的政治议程推动下,以政府主导为主,依靠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在不同阶段对扶贫总体方略进行战略性的递进演化。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的扶贫成败,关键在于政府要有强烈的减贫政治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