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决战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如何接棒
2020-10-12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广泛调研走访、积极建言献策

■系列建议:“设立过渡期,有助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研究建立相对贫困对象识别机制、稳定增收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帮扶机制”

今年,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节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

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又一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对重庆而言,乡村振兴如何接稳全面脱贫的接力棒,如何让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对于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农村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市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广泛调研走访、积极建言献策。

待解之题

——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够、产业尚不成熟、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今年,民盟市委会成立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课题组。

“我们发现,虽然重庆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者的衔接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民盟市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有些地区,脱贫攻坚规划注重“短平快”,对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未能充分体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产业发展整体实力较弱,带动能力不强,要素配套不够,制约乡村全面振兴;脱贫攻坚帮扶队伍难以适应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在课题组看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各有侧重:脱贫攻坚主要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则重点着眼于全部农村人口和农村地区,瞄准消除相对贫困;脱贫攻坚着眼于“保基本”,乡村振兴则着眼长远,追求“颜值、气质、内涵”。

农工党市委会在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中也发现,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还存在衔接方向不清、衔接方案不明、衔接措施不细等方面的问题。

“比如部分扶贫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也没有因地制宜培育和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优质主体短缺,基础较为薄弱,发展乡村振兴条件不成熟。此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贫困村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0%,文盲半文盲占20%,整体文化程度较低,人才匮乏制约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农工党市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破解之法

——设立过渡期,完善系列监测、帮扶机制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民盟市委会建议,要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经验,为乡村振兴勾勒奋斗“路径”。

具体而言,一是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尽早研究出台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保障、工作推进等方面的实施细则。

二是脱贫攻坚期结束后,借鉴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机制,探索推行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制度,派驻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指导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三是系统梳理、评估现有的脱贫攻坚考核政策,谋划如何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调度、督查、考核机制。2020年后,脱贫攻坚考核政策该保留的保留、该调整的调整、该退出的退出,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阶段性考核指标体系。

“调研中,我们发现设立过渡期,有助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盟市委会课题组负责人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下,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留出过渡期,制定3年过渡期计划,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到“精准振兴”、“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同时,可以考虑出台过渡期政策,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延长到2023年,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避免政策一取消脱贫成果就“滑坡”。

无党派人士在走访调研后也提出了“设置脱贫巩固期”的建议。他们认为,“要完善贫困群体监测机制,制定并分类实施脱贫群体退出、易贫群体关注和返贫群体帮扶等精准措施。”无党派人士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抓手是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脱贫成果巩固机制。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脱贫人群返贫风险还不小。因此,建议设置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脱贫巩固期。在脱贫巩固期,集中关注刚过脱贫线边缘及新贫困人群,按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完善和实施相应的扶贫政策。

二是完善扶贫政策退出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扶贫政策退出的收入风险线,建立快速、精准的贫困人口动态识别体系,及时、精准地发现应退人群,确保稳定脱贫人群及时退出。

三是建立防止返贫机制。全面普查贫困户,修订完善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出贫困发生成因和发展指数,建立快速、精准的返贫风险人群预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易贫、返贫风险人群,进行科学分类科学防范和帮扶。

九三学社市委会则建议,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研究建立相对贫困对象识别机制、稳定增收机制、风险防范机制、落实帮扶机制”。

经验之谈

——金凤村打好“四张牌”,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路径

位于渝北区大湾镇西南部的金凤村,有村民936户2336人。前些年,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闲置、院落破败、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32人、边缘户2户9人,是渝北区重点贫困村之一。

但如今的金凤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人居环境改善、老百姓安居乐业,成为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村。

“我们就是打好了‘四张牌’,才带领金凤村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子。”金凤村党支部书记路良敏说。

首先是打好“扶贫牌”,筑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础;其次是打好“产业牌”,抓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第三是打好“环境牌”,突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点;最后是打好“改革牌”,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动力。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础是把脱贫的底托住,重点是把振兴的障碍扫除。”路良敏介绍,为此金凤村以危旧房改造、饮用水保障、医疗救助以及教育资助等为抓手,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

要顺利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换,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产业落后的现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长效机制。金凤村的经验正好印证了这句话。

“我们以金凤村为核心,发展近5000亩特色经果林(桃子),与沿线的龙洞岩村、杉木村连片打造万亩桃乡,配种李子、沃柑等应季水果,注入农耕体验、亲子游玩、盆景展示等元素,努力打造重庆主城周边的周末休闲观光目的地。此外,将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地块整理成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下田耕作、播种、管护、收获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目前已启动土地‘宜机化’整治约4800亩,完成苗木定植12万余株。”路良敏说。

与此同时,金凤村不断深化改革,激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动力。金凤村于2019年成立了金凤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互助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村集体以30万元资金入股,共同推动金凤桃乡建设,预计2020年集体经济收益将达到100余万元。

(责任编辑:杜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