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动态
复课前,这块屏幕先亮起
2020-06-02    来源:公益中国网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里都在组织各种缤纷多彩的活动,家长们也在琢磨送孩子什么样的节日礼物。

最近,我听到了一个6岁小男孩的儿童节愿望,有点心酸。这个孩子叫嘉乐,他的心愿是:要飞到天空上,看看我爸爸。




2年前,嘉乐的妈妈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出现。随后,爸爸只身赴广东打工,留下年幼的男孩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平日里,嘉乐和爸爸沟通的唯一渠道是通过奶奶的那部老人机:平均一周两次。最近,嘉乐经常感到不快乐:因为疫情,这个春节爸爸并没有回家,学校的开学也延迟了。多数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在玩。

嘉乐说他很想念爸爸,“爸爸回来我可快乐了。我们一起去超市,什么都买给我吃,还给我买玩具……爸爸陪我打球、游泳,然后还要喝一罐冰可乐!”

故事的结局总是圆满的。有人帮助小嘉乐实现了愿望:儿童节前夕,他所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完小,举办了一场“云端家长会”,借用科技手段,孩子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爸爸。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当天,和嘉乐一起参加家长会的,还有其余20多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均在异地打工。比如,7岁的女孩若芸。每天早上7点,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床上撒娇要爸妈抱抱时,她就已经起床帮奶奶做家务了,扫地、煮饭、熬猪食、喂猪、放牛……这些样样都做得很拿手。




图:若芸帮奶奶一起熬猪食

比嘉乐幸运的是,若芸能常常和爸妈“见面”:今年3月,为了让孙女能上网课,奶奶特意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手机买回来之后,网课还没上几堂,若芸先学会了用微信和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视频,“每天一次,她是用的可熟练了。”随着和父母“见面”次数的增多,若芸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俗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对于嘉乐、若芸这样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却恰恰成为这些孩子童年成长中最大的缺口。据校长陈世民介绍,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包括1个中心校及9个乡村校点,目前共计有学生1476名,其中留守儿童152名。来自沧源县教育体育局的数据显示:截止5月25日,全县留守儿童共计3000余名,其中,学前846名,小学2011名,初中617名。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超过1.7亿,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00多万。其中,26.8%的留守儿童双亲都不在身边。

北京师范大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亦菲常年从事留守儿童关爱研究工作。相比较“留守儿童”这个词,他更赞成用“留守状态”来形容这一群体。“当孩子处在留守状态的时候,他就有必要去通过电话、视频这些方式来增加增强与父母的连接。而且,年龄越小的孩子,对于这种连接的需求越强烈。”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关注到,处于“留守状态”的,不仅仅是沧源这样的山区孩子,即使在一线城市中,也有大量的孩子处于“留守状态”。比如,有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隔代抚育;还有的则很少与孩子交流、沟通,转而以物质满足替代家庭教育,从而忽视了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情感、心理需求的满足;其中不乏一些“星二代”、“富二代”——这些孩子与保姆一起生活的时间往往比父母还要多。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留守儿童,要想精准解决他们的问题,从根本上就是要建立健康“家庭关爱”模式。

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从线下拓展到线上

“云端家长会”的发起人叫杨金勇,一位从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到沧源挂职的年轻干部。两年前他到沧源后,担任副县长,主抓教育体育工作。近年来,脱贫攻坚让沧源佤族这个直过民族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之后,教育扶贫中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杨金勇一直苦于如何弥补沧源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短板。“我们希望建立起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有效衔接、相互配合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目前,学校、政府、社会这三个环节,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在最重要的‘家庭’关爱这一环,却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

调查发现,当前全国各地都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作为重点工作在抓。受多种因素影响,这种保护与服务工作多发生在线下:以勐董镇中心完小为例,学校专门打造了儿童之家和心理咨询之家,并且在寄宿、资助、学业、惠民帮扶等方面给予这群孩子政策倾斜。比如,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由老师充当“爱心爸爸”、“爱心妈妈”,从学习到生活上,全方位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支持。




图:勐董镇中心完小俯瞰图

“虽然学校有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但有时仍无法替代父母的角色。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能真正把家校连接起来的手段。”陈世民说,如何实现学生、父母和学校稳定有效的连接,构建更为便捷、顺畅、温暖的家校连接与家校共育通道,成为刚需。

2002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倒逼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也给杨金勇、陈世民等教育人带来了新的启发:“是否可以尝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去破解这一难题。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过去的线下拓展到线上。”

一场家长会背后的关爱启示

六一前夕,一场特殊的“云端家长会”在勐董镇中心完小举办。20多名6-12岁的学生,在教室里实现了与异地打工的父母“云端会面”。




图:云端家长会现场

当天19:00整,当小嘉乐在教室的“黑板”上看到远方的爸爸时,泪水蒙住了他那双大大的眼睛。 “爸爸,我想你了!”小小的男孩勇敢地走到台前,紧紧地盯着仍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爸爸,连声说了两次。




图:嘉乐:“爸爸,我想你了”

11岁的永亮在“云端家长会”上和爸爸打开了心结: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永亮平日里都寄宿在学校,周末则去班主任赵老师家里住。“之前很少和爸爸聊天。”在永亮的心里,爸爸既不关心他,也不理解他。

家长会期间,在老师的鼓励下,永亮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让他没想到的是,爸爸不仅流着泪讲述了自己的艰难和无奈,还连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儿子的爱。




图:在这次云端家长会期间,永亮和爸爸打开了心结

“多个家长的视频同时出现大屏上,就有了面对面的感觉。这种互动是双向的:家长能清楚地看到教室里的孩子,孩子们也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父母。”陈世民很喜欢这种“云端”互动形式,觉得直观、清晰、亲和力强。他还意外地发现:当孩子们看到父母那么晚仍在工作岗位上时,开始体会到爸妈在外的不易。在“说句心里话”的环节,很多孩子不约而同地表示:爸爸/妈妈,我爱你!你辛苦了……屏幕的另一端,父母们掩面而泣,有的甚至哭到不能自已。

补齐“留守儿童”关爱的“短板”

5月20日,云南省教育厅与腾讯教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在公益方面借力腾讯的技术和连接能力,构建以学生、老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公益扶弱体系。此前,教育部发布的《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有这样一条:要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




图:杨金勇在解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的架构

在杨金勇看来,“家校共育”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把对孩子的教育,单独施加给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应是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共同把孩子培育好。”而在这一关系中,家庭和学校各有分工:家长应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配合学校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学校、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侧重于确保孩子在学校接受良好而全面的教育。

为了搭建一条便捷的家校沟通渠道,让留守儿童可以更好地得到父母的关爱。2020年5月18日,沧源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与腾讯教育联手,共同探索如何用科技手段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腾讯教育首席架构师念红志在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沧源已具备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完全有可能在不给学校产生格外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这一目标。

选取方案的过程中,勐董镇中心完小负责信息化的陈元春老师率先提出,云端家长会用的平台,一定要考虑到家长的操作难度。“最好用起来像‘发一条微信消息一样’简单。”

对此,念红志深有感触。“教育信息化的一大挑战是‘用起来’,诸多解决方案期待基数庞大的教育用户去下载独立应用,同时应用内产品服务又比较零散,往往导致用户无法下手,最终流失。”

杨金勇则强调,云端家长会应具有可持续性、普适性,所以这个产品一定不能是孤立的、一次性的,而是要能和已有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打通。

“最终敲定用企业微信作为这次云端家长会的承载平台。”念红志解释说,首先,上手即用,没有任何学习成本;其次,能直接与个人微信打通。老师在企业微信端操作,一键推送信息或视频链接后,家长在自己的微信上即可直接查看,不用下载第三方APP,也能确保信息的有效触达;第三,企业微信作为腾讯智慧校园的入口和承载平台,将强大的校园信息化能力也搬到“云端”,让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家长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应用模块。

智慧教育让留守儿童享有“云端陪伴”

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对新基建和教育发展方向给出了明确指引,特别指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

而六一前夕,沧源给留守儿童送上的这份“礼物”,正是对两会精神的体现和落实。“云端家长会”背后的故事,留给家长、学校和政府的思考更多。

在李亦菲看来,“云端家长会”是给被处在留守状态的儿童提供了一种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增加了亲子间沟通和交流的频率。




图:在勐董镇中心完小,很多留守儿童都寄宿在学校

“云端家长会这事儿其实不新鲜,在全国很多地方早就有的。但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可以说是里程碑——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视角、新途径。”杨金勇指出,通过科技手段,将留守儿童关爱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既能够有效地把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关爱服务网络的短板“家庭关爱”这一块补上来,也可以一改过往松散式的家校沟通模式,让家校连接更加紧密、集中、互动性更强。

他强调,以云端家长会为代表的新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手段的出现并使之常态化,一方面可以帮助老师减负。比如,不再需要用自己的手机去让学生和父母沟通,更好地把工作和生活分离开;另一方面,避免了家长“一送了之”、“一走了之”,帮助引导家长提高监护责任意识和教育监管能力,倒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校教育,增强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李亦菲提醒说,“云端家长会”只是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的第一步。在实现了“有效、高频的连接”之后,还应通过多种手段,让“家校共育”的质量更好更高。

杨金勇表示,未来,这种云端家长会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一系列形式,都会去尝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将会以“云端家长会”为载体,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创新活动模式,加大教育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让留守儿童享有“云端陪伴”。另外,借力已在全县覆盖的企业微信+腾讯智慧校园,为家校共育搭建便捷的桥梁,方便在异地打工的家长能全方位地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生活、学习的信息,从而更加安心、踏实地工作。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