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5月18日讯(记者 王家源)2020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今天在京举行,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共同呼吁,儿童防性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自2013年6月发起以来,截至2020年3月底,已在全国31个省份相继开课,培训了大量志愿者,并通过与地方妇联、检察院、教育局等部门合作,拓宽了儿童防性侵教育的覆盖面,面对面授课覆盖儿童超过372万人,覆盖家长超过59万人。
“但这相对于全国2亿多儿童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对此,“女童保护”呼吁,儿童防性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议教育部门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常态化教学中。
“在外面扎篱笆,不如把自己做得更强。”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同样建议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儿童防性侵教育课程,除了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还要纳入幼教和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补充,九年义务教育的老师、与儿童成长有特殊职责的人员,有义务增强专业的知识储备、提高意识。
“在所有性侵儿童案件中,校园性侵案件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学校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防性侵害的机制。”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专家张荣丽说,比如制定相关规定,要求教职员工、校领导、学生都要接受培训,并对与学校密切来往的人员进行核查。
“目前上海将本地区有性侵、虐待、家暴儿童违法犯罪前科人员纳入数据库,凡是进入学校的工作人员,先进行数据库比对,只要有性侵或其他违法犯罪前科,均不能进入学校工作。把预防前置,把好入口的第一关。”张荣丽说。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一直关注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情况,也在进行加强未成年人预防性侵的研究。今年,胡卫专门准备了相关提案,包括要加强对未成年人预防性侵的教育,让防性侵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课程,家长也要对子女加强教育,让未成年人知道什么是性侵行为,遇到性侵时坚决说“不”,并能及时报案。
“同时也要实施强制报告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系列办法,尤其是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使得性侵罪犯无所遁形。”胡卫说。
“各种机构和广大公众要有‘报告’意识,每个人都要意识到自己是强制报告的主体,每个人有责任去报告,才能使性侵案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委办公室巡视员宋文珍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和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蜀山区刘丽健康咨询中心技术总监刘丽则不约而同把目光瞄准了贫困地区和留守儿童。
根据座谈会上发布的《“女童保护”2019 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受人们观念认知、司法完善程度、媒介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儿童遭遇性侵的案件更不容易被发现,更难进入司法程序。
去年,赵皖平跑了云南、广西、贵州等十多个省份,“给我的感觉,大家对于女童保护、儿童性侵事件的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很多家长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公安部门的取证也非常难。报案少,立案更少。”赵皖平说,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农村孩子和留守儿童,提高家长、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
在刘丽看来,农村接受信息的渠道少、综合配套体系弱、隔代抚养的现状,都更容易让农村儿童受到侵害,她建议在农村普及防性侵法律知识,提升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并且希望防性侵知识能够走进校园,进入九年义务教育。
当前,一个好的趋势是,与前几年相比,家长对儿童性侵害的关注度和警惕意识,家长的监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均有明显提升。报告通过对3.2万名家长的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防性侵教育正在不断完善。2016年,未对孩子进行系统防性侵教育的家长占到68.63%,2019年,这一数字下降至22.24%,超过一半的家长正在学习儿童防性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