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之下,中小企业承压。除了必要的财政政策,更多金融机构释放流动性,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是助力中小企业渡过“寒冬”的重要解决方案。“不仅如此,我们看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内疫情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两轮‘冲击波’。但中国经济却在逆势中展现了强大韧性,中国境内市场也被外资誉为‘稳定器’,成为全球资产最好的避风港。”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无接触经济”到来,新金融企业如何搭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抓住机遇新风口,在中国经济恢复的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疫后复苏
展望全球经济疫后走势,U型反弹比V型反弹更有可能。尽管疫情使很多国家生产活动几乎停滞,但商业活动的突然减少并不等同于经济衰退。也就是说,全球经济可能经历一次“非典型衰退”,结果却是以比以往衰退时更快的速度反弹。
经过理性的洞察、审时度势的决策,疫情之下,作为成立于北京、扎根于北京的新金融企业,创业9年以来,恒昌的商业模式也在积极进行转型:聚焦生活服务数字化的“一站式生活金融服务”,更精准地把脉市场变化,构建线上消费场景。恒昌致力于做大众消费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链接器,赋能品牌商和零售商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深入挖掘大众消费生态链上的机会和价值,同时满足消费者线上多场景消费需求,提升消费体验,通过双向赋能模式实现共赢。
具体而言,就是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串联无限生活场景。线上结合信息流、短视频、新媒体;线下结合本地生活、本地商家,覆盖美食探店、购物商城、即时消费、娱乐生活等领域,并深度发掘旅游、健身、生活美容、家居装修、职业教育等多个垂直消费场景,贴近用户、连接用户。
目前恒昌通过“农产品+网络直播”,邀请健康管理师、农产品的文化传承人等嘉宾,将酉阳特色农产品花田大米、酉鸡酉鸭汤、有机茶油、酵素等进行线上直播推广,既整合了天猫商城、有赞商城、积分商城等线上电商平台资源,扩大了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增加了农户收入,打造了网红农产品IP,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多元销售渠道和格局。以数字化手段+金融消费场景搭建助力疫后恢复生产,为酉阳当地农产品顺畅销售铺设了新的道路。
金融科技成抗疫焦点和驱动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远程办公、智能配送、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一系列“非接触式”的场景应用,推动了“非接触经济”的升温,迎来爆发式增长良机。此次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催生我国“非接触式经济”的新机遇,并引领未来全球的产业新浪潮。以“非接触式经济”引发的生产、生活、工作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等需求也将继续潜移默化地发酵和得到延续。
从金融行业来看,很多金融机构都启动了线上服务、线上办公、线上会议、线上直播等无接触式工作模式,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高效、降低成本且容易获得的金融服务。在不久前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线上金融服务能力,以保障包括线上融资等在内的金融服务畅通。疫情对线上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缺口以及监管层对金融服务线上化的鼓励,也再次证明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以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金融服务是大势所趋。
疫情也正成为考验金融机构数字化实战能力的试金石。疫情之下,以科技为驱动,恒昌快速反应,构建了一整套在线获客、产品营销、风控管理、机器人客服交互等智能操作系统,强化线上智能金融服务,不仅突破疫情重围,化“危”为“机”,还伴随着这场疫情阻击战的最终胜利,走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作为以“一心两翼、数字驱动、国际布局、发展持牌金融”为公司战略定位的新金融企业,恒昌一直不断提升投研、科技、风控、产品筛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依托金融科技的AB2C发展战略以大数据为基础资源、云计算为基础设施,恒昌通过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数字化资产配置、智能客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应用,积累了大量的金融数字化实践案例和经验。
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业务,疫情之下,客户服务成为疫情防御隐患所在。为此,疫情期间恒昌部署了包括文本问答机器人、语音呼入机器人、语音外呼机器人、语音质检机器人等AI机器人,并应用于客服、贷后、信审等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保证疫情期间各类服务正常运行。
以文本问答机器人和语音呼入机器人在客服场景的应用为例。武汉是恒昌四大客服中心地之一,疫情发生后,恒昌技术中心就与客服中心多级联动、通力协作,组建了一支科技互助的客服团队。一方面,客服中心使用文本问答机器人7*24自动回答客户问题,处理了全部客户咨询量的80%以上;另一方面,紧急上线了语音呼入机器人,回答客户个人信息查询相关问题,实时在线,保证电话不漏接。AI机器人的应用,在保证客服人员安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客服部门的压力,保持了客服服务实时高效。
中国经济逆势展现强大韧性
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各大央行纷纷扩大货币宽松政策,降息近百次。仅3月以来,已有至少21个国家及地区的央行多次降息。全球最大央行之一的美联储在3月份把美国的联邦储备基准利率降至0-0.25%区间。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利率降为零,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货币政策再宽松和再降息。
全球央行除了不断使用降息和降准等工具进行货币宽松政策之外,又重启量化宽松,购买金融资产,向市场进一步提供流动性。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在市场购买了超过13万亿美元的资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这些央行又承诺将购买7万亿美元的资产来支撑经济,防止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短短几个月,中国金融市场受到国内疫情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两轮“冲击波”。但中国经济却在逆势中展现了强大韧性,中国境内市场也被外资誉为“稳定器”(stabilizer)和“避风港”(safehaven)。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外国投资者持有近1.9万亿元中国境内股票、2.3万亿元债券。两轮“冲击波”中的“稳”源于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源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改,也源于近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
基于此,恒昌首席经济学家魏力博士认为,防御和抗风险是2020年大类资产配置的关键词,同时疫情经济恢复带来的新技术、新经济的反弹发展也将是中国投资者面临的新机遇。一方面,经过疫情的压力测试后,全球投资者选出最具价值的货币是美元、日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配置刚需产品,如住房、医疗、新基建等。其中,新基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因而更多机会得到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新基建重点关注领域包括5G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配套设施(如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如AI医疗等、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智能改造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警务、智慧消防等);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配套设施(如光伏、生物质能、清洁供热、垃圾发电、高端制造);无人化配套设施(如无人机、无人配送物流系统、无人化防疫系统);卫星太空基建等以及这些领域对应的园区项目。科技趋势日新月异,新基建领域的公司也会出现分化,参与其中的公司盈利前景和技术实力需要专业性的跟踪和研究。
凡事预则立。未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加强对国内外金融市场运行的监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冲击及时预判,储备充足政策,做好应对预案。
(责任编辑:苏荔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