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代表委员谈抗疫:科学防治筑牢中国之治
2020-05-17    来源:光明日报

  4月8日零点,湖北武汉灯火璀璨,汽笛鸣响,第一辆客车在夜色中缓缓驶离。经过76天的艰苦奋斗,这座城市开始在春天复苏。

  全世界在瞩目这一刻。此时,从罗马到德黑兰,从巴黎到伦敦,人们仍在经受着病毒蔓延的恐惧。

  武汉,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往日的烟火气又重新出现。公园迎客、景区繁华、商场喧闹,人们做好防护,纷纷走出家门,呼吸着自然的空气,体验着勃勃生机。

  羡慕而又惊奇的目光频频投来——

  面对凶猛的疫情,中国为何能果断行动,迅速阻断病毒传播?面对未知的病毒,中国又如何能精准防控,让工作生活秩序加快恢复?

  这成为疫情笼罩之下的“世界之问”。

 

  科学防控:不放弃任何一个疑似患者,不留下任何一个疏漏

  时间回到农历正月初一。这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

  抗击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科学战。

  从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到提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到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党领导人民坚持科学防治,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科学防治、统一行动,是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委员深有感触。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封城”,全国30多个省区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地基层组织迅速采取疫情防治措施,14亿人过年不串门,4.2万余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力求不遗余力调配医疗资源、不放弃任何一个疑似患者、不留下任何一个疏漏。

  新冠病毒来势猛、传播快、变化多端、难以捉摸。没有疫苗和特效药,“防”是关键。

  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

  一段时间以来,陕西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郝世玲代表每天腿不停、眼不停、嘴不停,核查、排查、走访,确保社区居民的平安健康。

  “我们虽然不在医护一线,也没多少物资、钱款可以捐献,但是作为社区民警,我们守护着每一个小家,保护着大家。”郝世玲代表希望像守夜人那样坚守,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深刻把握湖北、武汉与全国“两个战场”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并重。

  疫情之初,患者激增。

  医院告急!床位告急!隔离点告急!

  不能在现有床位里打转转,必须想办法拓展床位。经报请中央同意,中央指导组决定建立新医院。

  1月23日启动,2月2日交付使用,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让人们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赞叹未绝,雷神山医院的落成再度震惊世界。一座座方舱医院,也犹如生命之舱,为患者摆渡温暖和希望。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见非常之效。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至此,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

 

  科学救治: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传染病ICU病房有时静得出奇,只有监护仪数据不断变化,嘀嗒嘀嗒,轻微作响。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惊心动魄。

  尽管有心理准备,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抵达武汉后,仍心急如焚,“刚到ICU的时候已经有200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天后就上升到400名,过两三天又增加到七八百名”。

  救治很快有了转机。李兰娟团队带去的“四抗二平衡”等救治模式有了成效——ICU死亡率显著下降。

  “对生命的尊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越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这句话的分量就愈加沉重。

  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新冠肺炎患者生命,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是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和死神赛跑中,武汉协和医院院长胡豫委员体味到了生命的“速度与激情”。

  武汉协和医院肿瘤院区和西院区均为危重患者定点医院,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比高达87%。“决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胡豫委员和他的团队持续加强科研攻关,积极推进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输注等临床研究。

  一手拯救重症患者,一手防止轻症患者变重症。

  新冠肺炎是新发病,致病机制不明晰,治疗方法无章可循,临床上更是没有特效药物。怎么办?面对成千上万的患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代表感到“压力山大”。

  “让轻症患者尽可能不变成重症是治疗的关键,也是公认的核心评价指标。在轻症患者基数较大时,转重率高低直接决定了重症病人数量的多少。”张伯礼代表一直在琢磨,中医药治病救人延续了几千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一定能有所作为。

  大疫出良方。张伯礼团队和其他中医治疗团队一头扎进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筛选了一批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有效方药,中医药扎扎实实打了一场漂亮仗。

  “中药管用”迅速在国外走红。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称赞,大量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非常有效。泰国公共卫生部医疗服务厅厅长颂萨表示,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疗效明显。

 

  科研攻关:一手统筹病毒溯源研究,一手加快疫苗研发

  3月16日20时18分,一个平常无奇的时间,却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院士陈薇委员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疫情防控是物理阻隔,科学研发是化学根除,两轮并驱,方能彻底终结疫情。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科技部、卫健委等12个部门组建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5大主攻方向,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有力科技武器。

  国之急,民之需,科技战线跑出最大加速度。

  ——上海交通大学迅速成立防控科研工作组,多部门联动推进科研工作安全高效开展;依托多学科综合交叉和科技人才优势,围绕和对接疫情防治需求,全力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临床转化和实际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委员表示,作为科研攻关重要力量的高校,更应积极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加大前沿科技攻关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成果,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聚焦科研内涵式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积极组织全省专家全面分析疫情防控的难点及关键技术,率先制定全省科研攻关方向,快速突破集中攻关,开展了一系列抗击疫情应急研究项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代表坦言:“疫情发生后,我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明确病毒、研发诊断试剂、开发疫苗、药物临床试验,为抗击新冠肺炎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把疫情防控比作是各国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国拿到的是闭卷考试,面对的是未知题型,却在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一个多月,就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

  两个月左右,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

  三个月左右,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成就了中国之“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说,中国第一时间对外介绍有关情况,第一时间对外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对外开展抗疫合作,“在全球抗疫的行动中,中国再次成为国际标杆”。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7日 01版)

(责任编辑:苏荔荔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