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动态
北师大为抗疫提供公益心理热线
2020-05-11    来源:公益中国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全球人民都承受了很大损失,不光是身体上的伤害、经济上的重创,在心理层面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疫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在2020年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有关部门也及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北京师范大学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心理学科,也积极引领和实践了这次对民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在1月27日疫情之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开通了北师大心理抗疫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医务工作者、警务人员以及其他普通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后来这个服务还扩展到了海外同胞群体中。

 

北师大抗疫心理支持热线工作人员合影

长江商学院和中国联通北京公司全力支持了这个心理抗疫热线的建立。项目主要发起人之一、长江商学院校友陈铁力以及中国联通北京公司郭柏都表示:疫情期间的心理热线对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责无旁贷。

从北师大抗疫心理支持热线开通后的咨询情况看,普通民众的咨询集中在恐慌、焦虑、害怕这一类的情绪,就是担心自己被感染。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则来源于工作压力、工作困难以及工作中发生的心理创伤,比如个别患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或者在救治过程中被病毒感染或身边有同事因感染去世等。针对海外同胞的热线则反映出大家因无法回国、想念家人,身在国外独自隔离的孤独感,还有因疫情被当地人歧视、担心在国外受到感染的焦虑;或由于疫情影响,无法按原计划学习、工作和学习而出现的缺乏生活动力,失眠、暴食、心悸、压抑的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

目前国内疫情已经缓解,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课。但疫情并未完全结束,全社会还面临“边防控、边复工复课”和“外防输入”两个考验。人们陆续从安全隔离的家里走出来,重新面对人群,难免有人不能放松心情。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以适应这种环境呢?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说:从长期隔离的状态逐渐恢复正常工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目前我们还需要调整自己对现阶段生活期待,意识到抗疫工作将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活常态。因此我们要让自己从过度紧张和难以放松的状态中转移出来:比如注意规律生活和工作,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社交,不过度担心但也不放松警惕,通过这些方式保证自己在特殊时期内的效能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