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残疾人脱贫攻坚再提速 多地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特约记者 徐俊星 北京报道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其中,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关乎贫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2019年,各项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各项助残扶贫政策措施不断落实落地,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照护等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统计,2019年,我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数量减少了120万,从2018年的169.8万减至不到50万人。北京、天津、上海等东部多地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基本“清零”,多个省份贫困残疾人数量降幅明显。我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这也为2020年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019年,我国不断出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努力实现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目前已得到全面解决。“三保障”中,基本医疗是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残联积极协调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推进各地加大对重度残疾人大病保险、护理补贴等保障力度,将20多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同时协调国家医保局对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情况进行核实排查,确保贫困残疾人都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义务教育方面。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就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进行经常性会商,印发通知要求县级残联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进行评估认定,优先解决5000余名建档立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与国家语委加大“三区三州”特教学校骨干教师的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培训力度,助力提升贫困地区特殊教育质量。落实《“十三五”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方案》,指导各地以多种形式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住房安全方面。中国残联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4部门印发《关于抓紧核实报送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台帐的通知》,同时要求各地残联主动配合住建、民政、扶贫等部门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存量的核实认定、统计汇总等工作。共同召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推进会,推动各地将贫困残疾人作为危房改造四类重点群体之一,鼓励各地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对残疾人家庭提高补贴标准,优先实施危房改造。
为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湖南将残疾人脱贫成效纳入对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的脱贫攻坚考核指标,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针对未脱贫残疾人口,2020年制定出台湖南省残联系统决战决胜残疾人脱贫攻坚的22条工作措施,围绕“一个目标”、紧盯“两个重点”,落实“三项举措”,全力抓好、抓细、抓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多地实现兜底保障全覆盖
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剩余的任务还很重。为此,2019年,我国大力推动落实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将残疾人保障、低保、扶贫等综合保障政策向贫困户聚焦、向弱势群体叠加,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不掉队。
比如,推动各地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中国残联与民政部签订了残疾人低保等数据比对协议,及时比对数据,目前在我国农村有766.4万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123万残疾人享受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697.6万残疾人享受了医疗救助;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中国残联会同民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共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同时,各省区市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工作均在积极探索中推进。
河南驻马店理事长张银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驻马店积极探索创新了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重度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就目前来看,全市建立了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107个,入住重度残疾人2022人,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兜底保障。
河北省衡水市也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集中供养模式,全市6043名农村贫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中,已有2311人自愿接受集中供养,过上了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2019年,我国大力推动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中国残联与民政部共同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全国上线运行,指导各地依照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整补贴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目前已有18个省提高了补贴标准,6个省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享受“两项补贴”的残疾人稳定在2000万人以上,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发挥了根本性制度保障。
据了解,陕西省汉中市实现了兜底保障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范围,累计落实“两项补贴”47.1万人次、发放补助3.66亿元,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累计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6000户。
兜底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彰显了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政府的特殊关爱,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提高了社会的幸福指数。
加大康复和就业服务力度
满足了残疾人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外,康复、辅具以及就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就此,2019年,中国残联主动对接有关部门核实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动态监测各地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情况。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通知》,加强贫困地区康复保障制度与服务能力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同时,部署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集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召开全国残联系统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现场会,推广各地好经验、实做法。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用于各地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推进送文化下基层,助力脱贫攻坚。
实现就业是残疾人摆脱贫困、融入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2019年,北京、新疆、吉林、黑龙江等11省份均出台了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福建、湖南、海南6省份均已出台残疾人“超比例就业奖励”专项文件。
据记者了解,我国残疾人就业总体规模与结构趋于稳定,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30万人以上。
2019年,我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剩余的任务还很重,贫困残疾人仍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庭中有残疾人,仍未脱贫的大多数为劳动能力弱或无劳动能力的智力、精神、肢体重度残疾人,他们脱贫难度大,返贫风险高,“脱贫不解困”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一些贫困残疾人即使从经济上脱了贫但生活质量仍然不高。同时,有返贫风险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中的残疾人占比也很大,他们收入来源有限、家庭支出大,加上发展能力弱等特殊原困,极可能再次陷入贫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能力偏弱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带来新的挑战。
2020年,全国残疾人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杜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