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创新驱动扶贫产品销售体系,四川省委、省政府精心谋划、高位推动并探索出的一条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径。2019年7月,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银川站)上“四川扶贫”公益品牌首次亮相并获得金奖。
截至2019年8月,四川全省共有1535家企业(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23个扶贫产品成功申报使用了“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一年时间共销售扶贫产品51.35亿元。
为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扶贫开发局项目中心主任王正洪,主要了解“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的运营情况。
人民网:请介绍下四川创新建立“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上是如何精心谋划部署的?
王正洪: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是高位推动谋划早。2018年4月,省委书记彭清华要求“省脱贫攻坚办就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进行认真研究,能否创立一个公益品牌”,省长尹力要求“尽快细化落实扶贫产品销售政策”。省脱贫攻坚办在分管扶贫工作的省级领导直接领导下,与商务、市场监管、财政、供销、农业等部门共同谋划,决定创建“四川扶贫”公益品牌。
然后,是执行有力注册快。为深入创新完善扶贫产品销售体制机制,2018年,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促进精准脱贫的意见》,对开展贫困地区扶贫产品公益性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同年4月,印发《关于成立四川省“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管理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协调省级行业部门资源。同年5月,四川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申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注册。同年12月28日,“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正式注册成功,标志着四川省依托公益品牌建设,率先在全国成功注册了全省性扶贫产品公益品牌,四川扶贫产品第一次有了共建、共用、共享的公益性“身份信息”,为促进贫困地区扶贫产品销售、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是管理配套办法实。为加强“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使用管理,先后研究制定了《“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扶贫产品认定办法(试行)》《“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申报及审核办法操作手册》《“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四川扶贫”集体商标标识使用细则》《“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用标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出台操作指南,有序开展公益品牌管理运维工作。
人民网:为了充分发挥“四川扶贫”品牌效益,请谈谈在保障供销链条畅通上是如何下功夫的?
王正洪:第一是精简优化申报流程。我们全面推行“最多只跑一次路”,降低入门条件,优化办事流程。凡申报企业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坚持走绿色通道,应入尽入。依托基层扶贫、商务和供销社部门,凡是在贫困县生产的,或者使用贫困地区原材料的加工产品等,均可通过上网和人工方式,在全省的网络和人工申报平台上,以“即申即用后审核”“只跑一次”的方式高效快捷获取用标许可,统一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标识,开展扶贫产品销售。
第二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商务、供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消费扶贫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直采直销扶贫产品。引导扶贫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入驻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销售“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产品,线上定期开展“大凉山苦荞茶”爆款活动,3个月销售额865.25万元,同比增长30.1%;点击量达440.6万次,同比增长21%。2018年,直接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34亿元,助销贫困地区农产品达110亿元,“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产品在“第三届四川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上集中使用,实现总成交金额2.65亿元。截至目前,全省以购代捐实现9.53亿元。
第三是充分释放品牌效应。贫困地区用标主体和产品经行业部门协调、多渠道支持,依托供销网络,积极参与进市场、进餐企、进商超、进高速、进机场、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等“八进”行动,使“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产品实现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一展成名天下知”,提升了“四川扶贫”产品省内外品牌知名度。如,巴中市南江县黄羊产品“黄羊肉干”在贴标前原价为36元每袋,贴标后降低上架费用售价为28元每袋,但订单面扩大到成都一些大型超市、商店,因销售渠道增加,从而增加了销量,大大提高销售总额;用标企业三土农业公司主营扶贫产品“绿壳蛋”,2017年总销售额订单量1000万元,2018年经用标支持,仅收到天安集团一家的对口收购订单就达到1900万元,远高于2017年总销量;红原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首批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的企业之一,虽然公司有包括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美欧有机产品认证乳制品等多重荣誉傍身,但申报使用“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后,却走进了2019年7月6日的中国国际商标节,大大提升了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开拓了销售渠道,加快了走出藏区、走向全国大市场的步伐。
人民网:保护“四川扶贫”品牌建设,从支持政策上是如何完善的?
王正洪:从采取的政策保障措施来说还比较多。2019年,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从省到各地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和补贴,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宣传推广、运营维护等;同时协调保险机构,开发消费扶贫项目的保险产品,切实降低消费扶贫风险;对在贫困地区从事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企业、合作社,在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倾斜。
然后是宣传推介力度大。开展“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系列宣传、“网络扶贫结对帮扶四川行”等活动,主动对接中央媒体,充分用好省内媒体平台,通过刊载重点稿件、公益广告,适时策划推出H5轻应用、短视频、VR互动新媒体产品,加大机场、车站等户外广告投放力度,大力提升“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是监督考核执行严。为确保扶贫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用标行为,建立了“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产品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扶贫产品准入、使用。设立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全面强化“四川扶贫”公益品牌使用监管,共同维护“四川扶贫”公益品牌的声誉。县、乡、村分别建立消费扶贫台账,重点统计购买贫困村、贫困户、带贫减贫成效突出企业(专合社)的产品等相关数据,把消费扶贫统计监测数据录入“四川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各级各相关部门将消费扶贫纳入年度脱贫攻坚计划,切实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并将有关工作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省内对口帮扶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政策支持、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严格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