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安静的操场上,一架无人机划过天际,时而在教学楼上空悬停,时而飞临学校操场的某个角落。一位带着红领巾、穿着洁净校服的小朋友指着天空大喊“飞机!”,一下子吸引了其它孩子的目光,纷纷朝着无人机飞过的地方跑去,有的孩子朝着它挥手,有的孩子则大声呼喊,曾经只有透过屏幕才能看到的东西,第一次出现在了孩子们身边。
这一幕发生在广西南宁马山县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白山镇立星民族小学。孩子们并不知道,惊喜才刚刚开始,他们将迎来几位熟悉又陌生的新老师--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歌唱家龚琳娜、科幻作家郝景芳、行星专家郑永春、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这些在电视、电脑里见过的人,将与他们一起开启别样的阅读之旅。
贯穿古今,让梦想插上翅膀
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孩子们开眼看世界的根本。“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两位阅读推广人单霁翔与龚琳娜,为孩子们推荐了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图书,带领孩子们探索中华民族的“生命密码”,意在通过不同角度的阅读,教孩子们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作为曾经的“故宫看门人”,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以影像带孩子们走进故宫,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尊严”这个词始终伴随着整堂课程,让游客有尊严、让古建筑有尊严、让文物有尊严成为了课程的主线。
“现在故宫已经拥有了同时可以提供给一万人歇脚的休息场所。”数据的背后,单霁翔希望故宫对人尊重与关怀的理念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生出芽,影响更多的身边人。
对于拥有1200栋建筑,9000余间房屋的故宫,如何让古建筑和文物焕发了青春,单霁翔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总结归纳为“工匠精神”“科学技术”,系统的介绍了故宫近年来如何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让文物“活起来”,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孩子们不时发出“哇”的感叹。
此外,单霁翔向孩子们推荐了《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这套图书是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根据每个人都要接触的节气绘制,手绘画面生动有亲切感”,希望通过这套图书,与孩子们学习、生活形成联系,学习如何面对自然、面对生活,让孩子们学会与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另一位阅读推广人龚琳娜推荐的书目则是《二十四节气古诗词歌曲》,希望通过古诗词音乐带领孩子们体会中国文化。
龚琳娜一行抵达立星小学,正值学生们在操场跳壮族和黎族特有的竹竿舞。 竹竿随着节拍整齐的舞动,孩子们灵巧的身姿顿时让整个操场充满了活力,也深深的吸引了对节奏有着独到见解的龚琳娜,让其不由自主的加入到了学生的行列当中。面带笑容的龚琳娜作为一名大朋友,在节奏的指引下,与孩子们跳过一道又一道竹竿,一边与孩子们交流着竹竿舞的心得。
而说到唱歌这个老本行,龚琳娜更是信手拈来。“唱歌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有什么才能唱好歌。”课程一开始,龚琳娜就对孩子们抛出了这些问题。而在龚丽娜看来,“唱歌,首先要练气。” 课程开始后,龚琳娜用不同动物的叫声教孩子们发声开嗓。吱吱呀呀的声音瞬间穿透了三层的教学楼,几乎吸引了整个学校的关注。对于没有专职音乐老师的孩子们而言,这可能是其人生中第一次接触专业声乐,也可能是打开了声乐大门的那一束光。
龚琳娜通过一首描写小雪节气的歌曲《天下谁人不识君》,来为孩子们传递更多关于节气和诗词,尤其是关于中国“气”和“韵”的知识,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唱古诗词,在培养音乐素质的同时,体会到中国音乐和诗词的意境。
上天入海,去看更宽广的世界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未知的世界才最具吸引力的。而未知的世界,一部分来自于中国的历史与传统,一部分则源自于世界的博大与广阔。那片神秘的领域到底是什么样子?两位阅读推广人郝景芳与郑永春,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上天入海,发动想象去看更宽广的世界。
地球仪,相信很多人都司空见惯,但是模拟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关系,展示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地球仪可能很多人就没见过了。一枚嵌入“太阳”的LED灯泡发出的微弱光亮,恰好照射在地球仪上,转动摇柄,地球会随着太阳转动,而月球也会伴随着围绕地球转动。
“太阳是一颗恒星,是会发光发热的;地球是一颗行星;月亮是一颗卫星。”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位获得卡尔·萨根奖的中国人郑永春,一边摇动地球仪,一边为孩子们详细的讲解。
在郑永春看来“宇宙观”应该是三观以外的第四观,他为孩子们推荐的读物是《太空地图》。展开太空地图,太阳系八大行星尽收眼底,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是最大的行星。 郑永春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乡村的孩子们除了学习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外,还可以再学一张太空地图,让“他们脑中对宇宙万物皆有概念,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地球外,未知的外太空对于孩子们而言充满了魅力,而地球上,未知的海洋世界对地处广西腹地的孩子们而言同样充满吸引力。科幻作家郝景芳则用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开启孩子们奇幻之旅。
很多人都阅读过科幻小说,可是如果真的被问及“什么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时候,很多人或许无法马上回答出来。
“书是写在很多年前,作者想象出一种潜在水底的船,当时人们还没有发明潜水艇,这种科幻小说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想象出当时还没有存在的事物。”郝景芳认为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与《海底两万里》一样,根据科学规律,想象出了许许多多当时并不存在的事物,过了些年科学家、工程师把它变成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幻小说指导现实发展”。 在课堂上,郝景芳让孩子们编写属于自己的历险故事,创造出自己的历险记,打开他们的想象世界,通过卡片游戏,教会孩子们在自己的历险故事中增加故事情节,在游戏中锻炼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把人生当成一场历险记,对未知永远充满好奇,通过披荆斩棘获得人生的成长。”这是郝景芳对孩子们的寄语,也是推荐孩子们阅读历险记的根本原因。
多元授课,每个人都能带来惊喜
除单霁翔、龚琳娜、郝景芳、郑永春四位阅读推广人以外,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博士张秋为孩子们分享了绘本《爱看书的男孩:亚伯拉罕·林肯》。
“大家知道林肯是谁么?”张秋拿出一张五美元纸钞,告诉讲台下的孩子,林肯是一位知名的美国前总统。如何成为一名总统的呢?张秋给了孩子们一个答案“爱读书”。通过一本图书和一堂课,张秋想让课堂里的孩子们知道,“阅读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此次公益行动,成为“阳光关爱·i读计划”的专业志愿者,包括媒体人、专业机构志愿者在内的多名志愿者也分别带来各式各样的阅读课堂。除了提供可视听阅读教室建设、图书及阅读工具捐赠、针对儿童的阅读课堂之外,活动还特别面向当地一线教师及学生家长群体展开交流分享。
活动开展的第二天,来自马山县各小学的29名教师来到立星小学,从早到晚旁听一天的课程,并与张秋和专业志愿者王茵进行深刻交流,从授课内容到授课形式,从课内教学到课外培育,29名教师都获得许多启发,收获颇丰。
孩子需要多方共同培养,家长更是教育中不能或缺的重要一环。家长培训课是此次“阳光关爱·i读计划”广西站特有的课程,当地家长更是对此充满热情,短短两天内,主动报名的家长有50人之多,而在课程当晚,来到阳光关爱阅读室的家长人数有近70人。
“每天除了和孩子聊吃了喝了,还聊啥?”专业志愿者王茵对在座的家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家长回答“今天学了什么知识”。在王茵看来,有效的亲子陪伴时间很重要,放下手机,共享一本书,这一段时间不长,但是效率很高。“故事是很有力量的,我们要跟电子产品抢时间,你跟他在一起有情感的陪伴很重要,有助于青春期的孩子培养共同话题。”
面对孩子可能不懂爱惜图书的问题,王茵介绍说,可以利用“干净的睡前时刻进行阅读”。一切主动权在孩子身上,他不跟我们聊,我们就闭嘴。满足孩子对故事的迷恋,哪怕是一个重复的故事,这是他对世界认知的一种方式。分享活动希望刷新教师、家长对儿童阅读培养的认知,使他们成为孩子阅读路上的指路明灯,并通过家校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有效、可持续的阅读培养环境。
从2008年至今,东风日产“阳光关爱”项目已持续开展十一年,始终坚守扶持欠发达地区儿童教育的初心,成为领域内极具影响力的公益IP。本年度“阳光关爱·i读计划”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东风日产、南方周末三方共同发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供全程支持,聚焦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致力于改善乡村学校的阅读环境,培育乡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帮助他们培养终身受用的阅读学习方法,打开新视野。
再次出发,下一站阅读之旅更加精彩
走过依山傍水的甘肃临洮县水泉小学、热情洋溢的贵州毕节市草堤小学、能歌善舞的广西马山县立星小学,“阳光关爱·i读计划”迎来2019年最后一站--陕西汉中市陕硬九年制学校。
12月2日,这所学校将比以往热闹许多,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古生物学家邢立达、编剧史航、作家张定浩四位名人学者将会走进阅读室,带领孩子们品味古诗词里的四季旖旎、想象把恐龙当成大餐的奇幻之境、领略经典童话里讲述的动人故事与蕴含的诗情画意……
而在此之前,西安市的樊登书店、京广尚悦书店、今日阅读书店还邀请各年龄段的读者为孩子们写下一份份满怀鼓励的寄语,献上来自陕西省会城市的温暖与善意:
“生活是一本精深的书,别人的注释代替不了自己的理解。愿书中的知识给予你对生活和事物的理解。”--读者焦超
“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不管环境换到何种地步,只有初衷与希望永不改变的人,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达到目的。”--读者杨宇
在全国各地好书之人的陪伴下,“阳光关爱·i读计划”希望把享受读书、善于读书的种子留在越来越多孩子心底,真正发挥知识的力量。
(责任编辑:徐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