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互助也进入大众视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门槛,同时又能获得一定保障的互助,受到中低收入人群青睐,国内各大互助平台纷涌而现。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互助平台还涌现出一个特点,便是集中拓展“下沉市场”。在一二线城市市场被大流量、资本雄厚的BAT、TMD这些巨头瓜分后,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极具人口红利的三四线城市。以团购和低价崛起的“拼多多”、注重开发新兴市场的“趣头条”、从农村起家的“快手”,都是瞄准“下沉市场”的成功案例。
农村包围城市 “下沉市场”受青睐
据统计,目前国内网络互助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在获得资本持续进入的同时,有平台会员数量已超过3个亿。中部的三四线城市也开始涌现出深耕本土的“爱心互助平台”。比如7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与光彩神舟集团旗下的湖南光彩互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光彩曜阳互助公益基金”。该基金由湖南光彩互融科技有限公司的“光彩爱心互助”平台负责线上、线下具体运营,并接受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指导与监督。他们采取的战略,便是“农村包围城市”,瞄准“下沉市场”的巨大需求。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市场,聚集了最多期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群体,也是因病致贫的高发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类似平台出现。
在上海工作的白领王可,是一名来自湖南小乡村的80后。10年前赤手空拳来到上海,夫妻打拼在上海买了一套100平的小房子,同学眼中的成功人士。光鲜背后,其实买房已花光了他所有积蓄,每月房贷近6000元。夫妻俩上有四个老人,还被催生二胎。
“现在最怕的就是老人大病”,王可吐着烟圈语气颇有无奈。因为,在这代80后年轻时,绝大多数父母是没有条件给自己或给孩子买一份商业保险的。在农村,虽然社保也都覆盖了,但如果真正大病来袭,却没有几个家庭扛得住。王可的舅妈,10年内两次中风,前后住院治疗花了近40万元;如今卧病在床,每月药费、护理费就超过5000元。大病后的护理和康复等,都是无底洞。多一条救助渠道,在王可看来,当然是好事。
当他得知家乡有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合作的平台,便毫不犹豫的给父母都加入了“光彩爱心互助”中的“老年重疾互助计划”,覆盖恶性肿瘤等在内的60种重疾,最高可获30万元的救助,而加入互助计划每年需要缴纳15元。“一方面觉得平台是有合规授权的,另外无非就是少喝一杯饮料的钱,能给父母多一份保障是好事,关键可以与社保、商业保险叠加享受”,王可这样说道。人帮我,我帮人,人人互帮;谁又能保证没有需要帮助的那一天呢?
合法合规 监管审核是关键
每一个新兴行业都经历了野蛮生长到大浪淘沙的过程,爱心互助也不例外。业界一直存在诸如平台的安全性、业务的规范性等问题。如何防止爱心被别人恶意消费?如何让互助款和真正需要的人对接?如何避免互助金为夸大的、虚假的病情埋单?也着实考验着互助平台的管理能力。“我们在经过缜密的平台初审后,会交到第三方权威机构复审,而后有7天公示期,审核无异议后才会发放救助款,并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备案”,光彩爱心互助平台的相关负责人谈到。
归根结底,平台的合规、合法运作是关键。希望有更多政府主导的机构加入到爱心互助行业,推动行业规划化发展,让人们切实享受到互助所带来的关爱和温暖。相信,这是众多像王可一样奋斗着的年轻人们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