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智库
陈一丹:理性公益与科技向善将汇聚人心,书写时代文明印记
2019-05-16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5月16日,2019(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广州召开,吸引了3000多名公益行业人士参加,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公益从业者与共同围绕“理性公益,科技向善”的主题,就如何持续打造“互联网+公益”的中国样本展开深入探讨。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以《再谈理性公益,科技向善》做了主旨演讲。以下为陈一丹演讲全文:

       尊敬的詹成付副部长、张虎副省长,各位政府领导、公益同仁、媒体伙伴、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感谢大家今年再次相聚。几个月前,我们一起订下了一个美好的“十年之约”,一起回顾了过去十年,互联网公益成功激发上亿人的公益激情;又一起开启了对下一个十年的思考和探索:如何把时时的感动和激情升华为持久的“理性公益”,在“科技向善”的助力下,让公益成为未来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处世态度、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IMG_67092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

       今天,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已经把我们推上一个新时代的起跑线。但我们面临的不是一场百米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我希望借这个机会,重温我们对初心的认知,因为这会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理性公益,科技向善”是这场马拉松里的指路牌。

       公益的历史悠久,是我们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行为准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以及家风祖训中,都有着自己的慈善观念和行善方式。对困境中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同情心和同理心,是人类最真实和朴素的情感之一,也正是公益行为最基本的动机。

       但仅基于个体情绪的冲动型行善,往往流于一时或一事的付出,却难以持久。在激情感召过后,捐赠者是否能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并真心认同自己从公益行为中获得的共鸣,决定了是否会将一次性的行为转化为持久的行为习惯。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去年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了一个叫“冷静器”的功能。用户在捐赠前会先弹出一个“透明度提示”的消息框,让用户可以查看这个公益项目什么时候立的项,执行得怎么样,捐款都花在了哪些地方。用户要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捐款。

       这也是我们认为在践行“科技向善”方面一个很好的代表,因为没有为了刻意追求一个好看的捐款数字而去任由用户情绪,或者迫不及待地通过技术方式加快完成付款动作。为了实现持久而健康的公益,在产品设计上保持了理性和克制,我认为这一刻其实是给技术赋予了善意。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个人的情绪冲动在网络传递中被放大,在助力优秀项目快速启动的同时,也可能给投机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一些募捐者被质疑利用公众的善心进行营销炒作,引发的蝴蝶效应更是对整个互联网公益的形象与口碑造成了伤害。

       这正是我们强调“科技向善”的另一层意义,如果技术并非被用于“向善”的事业,那么它的负面影响同样会加速放大。网民如何与慈善组织建立起信任的连接,这里更需要“理性”扮演的关键角色。

       理性首先来自于思考。我们希望捐赠是发生在像“冷静器”一样带来的慎重思考之后的决定。我们不仅希望捐赠者在支付前多想一秒,在捐赠后也要能透明地看到项目进度与落地成效。这些额外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单纯的资金捐赠更重要。 

       理性还需要慈善组织以及互联网公益平台做好自身的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和专业高效的运营机制,捐赠者对项目的理性思考就无从谈起。在这方面,腾讯公益也在不断地升级专业的财务披露组件,包括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帮助我们的公益伙伴高效地做好“专业披露、透明呈现”。

       有了以上两点基础,我们希望引导捐赠者抛弃施舍的心态,在有限的现实条件与道德的高要求之间找到平衡。客观地说,公益的道德标签很容易被泛化,导致任何不符合公众预期的因素都可能演变为舆情风暴。而真正的理性公益,需要参与各方理解与尊重公益事业发展规律,让善意结出善果。

       公益公益,对公有益。个人、企业和组织,都是构成社会的一部分。对社会有益、对社会所处的环境有益,就是对我们自己有益,施益方和受益方都是社会平等的一方,施受过程共同实现了对公有益。公益文化,齐齐推动,形成人人可公益的社会生态。

       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募捐平台,到4月底,在腾讯公益上已有超过2.2亿人次捐出善款近53亿元,为超过1万家社会组织的5万多个公益项目贡献力量。这些成果都让我们更加坚定,“科技向善”绝不是一句空话。

       从“公益2.0”到“理性公益”,腾讯公益不断推动理念和实践的创新。过去二十年,腾讯自身也不断成长,通过技术应用、信任构建和文化沉淀,为中国的脱贫攻坚与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这是一家科技公司主动承担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开创性探索的过程,也形成了一份互联网公益的中国样本。

       根据民政部数据,去年一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总共募集善款超过31.7亿元,其中腾讯公益募集的善款有17.2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腾讯公益上,超过90%的项目与扶贫相关,涵盖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救灾扶贫等多个领域,2018年腾讯公益在扶贫类项目上的募捐达到15.5亿元。这些成果让我们深刻地感到,公益平台的价值与国家的慈善战略,保持如此地紧密和一致。

       还让我们欣喜的是,公益激发的向善之心,也正越来越深地植入到腾讯企业的产品设计与企业文化中,像 “QQ空间”无障碍AI入口、人脸识别技术支持的“牵挂你”防走失平台等以社会价值为考量的产品创新越来越多,“科技向善”成为腾讯公司在新时代下的企业文化。

       物质的丰裕、技术的迭代给了我们发展动力,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公益过去十几年所带来的改变,以及当下“科技向善”所展示的未来。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心才是公益之本。公益最终是用心唤醒心,用爱温暖爱,让我们成为更幸福的人。

       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转型阶段,如今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俱备,也在不断更新升级,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科技向善”,如何让公益成为一种价值观、思考方式和一种生活方式,在人性层面成为源泉的力量。未来公益的价值,不止于捐赠,不限于项目,而在制度和技术之上,用理性精神去呵护和激发每一个人的善念,让爱心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坚信的领域身体力行。社会各界、公益同仁由此形成合力,推动公益新时代的到来。

       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理性公益与科技向善最终将汇聚起人心的温暖,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印记。

(责任编辑:杜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