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智库
李小云:乡村振兴关键是把利益更多留在乡村
2019-04-28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杨亦静)云南省保山市高黎贡山东侧、怒江西畔,一棵棵咖啡树在1100多米海拔的扶贫试验田中生长。通过电商平台,拼多多建立的“多多农园”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将农货与市场对接,缩短了农户与消费者的距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对这种扶贫模式给予了肯定,他表示,让农人变成农商可以切实有效将利益更多地留在农村、把人才留在农村。

扶贫产业利益的主要受益者应是贫困农民

针对目前许多扶贫项目以“公司+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推进,李小云教授指出,在扶贫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果有产业,主要的利益获得者往往不一定是农民,但如果产业失败,农民的利益一定受损, “产业兴旺,应当是最终好处主要是农民受益,如果产业利益的主体不留在乡村,乡村便振兴不了。”

李小云说,所谓的利益留在乡村,并不是说让产业链里的其他环节、其他从业者得不到利益,而是实现更合理的分配。他举例说,云南保山地区种植咖啡的咖农,生豆价格只能卖到17元每公斤,但到了下游的销售环节,价值可以暴增到1500多元,这个价格差距过大,减小差距需要缩短产业链。

李小云认为,农村产业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生产者和销售者为同一人,但是,这往往做不到。但是若能够将农户的原产地一公里和消费端的最后一公里相连,并且把两公里缩短成一公里,消费者买得便宜,农户也将收获更高的价值。这当然也有就业的挤出和排他效应,但可以提高市场的整合度。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留住人才

乡村振兴扶贫过程中,不仅要把握住流失的利润,更要把握住流失的人才。李小云指出,现在年轻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受到的教育,都是适于现代化和城市化工作和生活的知识,因此如果农村想留住年轻人,就要在乡村植入现代的就业形态。

他举例说,在云南勐腊河边村做扶贫项目时,村里注册了合作社,我们把合作社名字简称为“雨林瑶家”,“把合作社负责人叫雨林瑶家首席执行官‘CEO’,办公环境也布置得很现代,这样年轻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将城市中的现代技能和现代价值带回农村,让人才留在农村就不再是空话。乡下人想去城市,要的是那份经济上的好处和现代的文化价值,不是城市的地理空间。”

扶贫并不只是捐钱做慈善

针对企业参与扶贫,李小云教授提出,企业扶贫不应当像一般的慈善行为一样,一味给钱,谁有项目谁来做,而是应当通过企业的内生动力,形成长久的效益。例如,在拼多多扶持云南咖啡产业中,借助自身电商平台和社会影响力的优势,把咖啡扶贫纳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这不是一般意义的企业的责任,是新型的社会性的现代企业探索。

李小云表示,一般性慈善,对社会未必有好处,像拼多多、阿里这种电商平台孕育的项目,是企业自身的商业行为,不仅会带动扶贫,更是带有前瞻社会影响力的。

新京报记者 杨亦静


(责任编辑:任天齐)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