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推进分级诊疗重在强基层
2019-02-25    来源:中国经营网
       原标题:两会丨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推进分级诊疗重在强基层

       本报记者 高瑜静 北京报道

       3月初,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在京召开。随着“两会季”帷幕拉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提前进入“两会节奏”,整理汇总调研情况,为提交建议做最后的准备。

       2月2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介绍了为今年“两会”准备的议案。

       “作为人大代表,我今后还有四五年的履职,我想继续关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019年我主要也是围绕着这两方面在开展调研,今年准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主要是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乡村医生水平的提升和待遇的保障问题,因为我们乡村医生总体来说还是水平有待于提升,我们的待遇确实有待于大幅提升。二是关于新的医疗保障局,2018年成立以后如何更好地助力‘三医联动’,推动医改的深化。”葛明华说道。

       事实上,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却冷冷清清,是许多患者就诊的真实场景。在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当下,如何让“淤积”在大医院系统中的病人“流动”到基层医院中,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任督二脉”,是解决目前中国医疗系统供需矛盾的关键。

       由此,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的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成为深化医改的突破口。

       不过,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资源“淤积”现象依然存在,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明显。以粤北某市人民医院为例,2018年接受基层医院上转的病人22000多名,下转到基层医院仅2000多名,双向转诊变成单向转诊。此外,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成员单位多达几十家,医联体无限扩张为“超级医院”,加剧了对医疗资源、优秀人才、患者和医疗费用的虹吸效应。

       自2013年以来,为“撬动”医改坚冰,浙江省启动了“双下沉、两提升”工程,通过让“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经络,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

       在浙江省基层医疗长期调研,葛明华对依靠制度促使医疗资源分流有着更深的理解。

       葛明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基层的医疗机构在跟上线医疗机构合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你会不会是来跑马圈地的’,我们浙江省经过多年‘双下沉、两提升’,包括其他省也开展过这方面的工作,从成效来看,说绝对没有这样的现象也不可能,总体来说效果比较明显。”

       葛明华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例进一步说明。从2011年起,浙江省人民医院先后托管海宁、淳安、天台、桐乡和南浔五家县级医院,其中海宁、淳安分院从2017年成为县域医联体试点单位。托管至今,海宁分院从二乙创建为二甲,微创手术量与托管前相比增长66倍。与合作前相比,海宁分院2018年医院门急诊量、出院人次、手术量和三类及以上手术量分别增长135%、216%、143%和196%,百姓县域内就诊率从78%提升至90.9%。

       在葛明华看来,要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经络,既需要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输血”,更需要培育基层医疗机构的“造血”功能。

       “怎么预防大医院‘跑马圈地’?我个人认为需要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切实实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水平。我们目前是怎么做的?我们会派出管理团队,把省级大医院、城市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融合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去,让他们的管理创新。二是,我们的技术专家真正地下沉到下面。我们有几个到十几个专家在基层医院做学科带头人,长期在那边工作,或者每周大部分的时间在那边工作,人在那边,老百姓就信任。同时要求一对一帮扶,让专家培养一个后备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当地的医生作为后备的学科带头人,将来专家走了以后这个当地医生可以顶上来。”葛明华说道。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