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明星公益
水木年华缪杰投身电商扶贫三载 新歌《家乡》深情吟唱乡村振兴
2018-12-24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时值年末,公益中国采访了百忙之中的水木年华缪杰。缪杰作为著名音乐人,很少有人知道他还热衷于公益、投身于扶贫。理工科出身的他倾心参与打造出“家乡来客”电商助农平台,将贫困偏远地区的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从而改变了不少贫困农民生存现状甚至一些贫困乡村面貌。

       缪杰词曲俱工,他具有诗人的才情,采访时率真坦诚,话语里充满着理想主义,充满着对电商扶贫的痴迷与热情。数年扶贫实践,他厚积薄发创作了新歌——《家乡》,歌里萦绕着淡淡的乡愁,更包含着他对家乡、对农民的热爱。
 
       采访时,缪杰围绕歌曲《家乡》、围绕“家乡来客”助农平台侃侃而谈,既分享了新歌创作的心路历程,又道出了参与公益、投身电商扶贫的转变与感悟——

IMG_9947
 
       《家乡》创作历时三年 经历过才能云淡风轻

       接受采访不仅仅是因为这支歌,我更想让我们的团队被更多人知道。三年前开始做助农平台之后我走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感悟就很多。只有到这个岁数,只有经过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做一些不一样的事,遇见不一样的人,才会激发创作灵感。不像二十年前,很容易冲动,随便什么事都很新奇,就冲动就兴奋,开心、愤怒、迷茫……由此想到很多。二十年走过来,回想曾经为之冲动的那些事,不过如此而已!

       《家乡》这支歌是在三年电商扶贫过程中不断沉淀形成的。三年里,为了助农走过很多地方,做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事情,就有了今天一句明天两句的感悟,三年下来突然发现一支歌已经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现在出歌都要拍MV,我说没必要拍,这三年我们下乡的纪录视频剪辑一下就够了。因为我们要把看到的现实、做过的事情,用视频、照片都记录下来,展示给大家,就积累了很多素材。
 
       我一直相信虚幻的东西永远不如真实的东西更震撼,真实更能打动人,即使有时粗糙一些,MV里有些内容就是拿手机拍的。他们说质量不太好,我说没关系。《家乡》最开始那一段,就是云南茶农唱的,一边采茶一边唱,绝对原生态。当时我们去云南古茶村,准备帮他们卖茶叶,村里的农民边工作边开心唱歌,我们用手机记录下来,录音师问要不要做修饰,我说什么都不用,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包括MV的画面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当我拿着一大堆素材给剪辑师时,他几乎“疯了”,因为看完一遍就需要好几天时间。

       我想把我要传递的信息告诉大家——

       这些年我们走过那么多地方,所有人的家乡都非常美丽,即使是贫穷的地方。甚至越穷的地方,风景越美。有山坡的话,就可以种果树,连果树也种不了的地方,就是连山坡都没有,肯定是壮美的崇山峻岭。

       我到过很多美丽的山村,那里生活的人们更加勤劳,通过自己的努力,一辈辈人去跟自然抗争,在那里艰苦地生存。很多地方确实有些很好的农产品,但是外面的世界又了解不多,需要必要的外界干预让他们富裕起来。

       我最大的梦想是想通过改变贫困乡村落后面貌让我们的孩子回家,回到故乡。中国人是恋家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老家,有自己的乡音,有自己的乡愁。只有回到家乡,才能真正“留得住乡愁”。

IMG_9944
 
       留住乡愁,由农民工培训到搭建电商平台助农

       我之所以做电商助农的事情,是因为三年前,深度参与了一个农民工培训项目。我们在北京乃至全国,从高校招收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民工进行免费的公益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甚至帮他们去参加成人高考,考大学,拿到文凭,最终改变他们的人生。这个项目现在还在做,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帮助3万左右的农民工考上了大学。打造助农平台这个想法就是我们在做农民工培训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发现,短期内可培养一个农民工去提高他的知识。但是真正融入这个城市,其实更多的还是需要文化。文化的融入很关键,但是文化是培训不了的,而他的家又跟这个城市相隔千山万水,格格不入,完全不同的地域甚至传统。怎么可能文化融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乡愁。多少人逢年过节非得给家里打个电话,甚至过年的时候不远万里、风雨兼程也要回家,哪怕回家只能呆一个晚上。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这么想家,为什么还要跑到异乡,而且干最底层的工作?只有一种原因,就是为了生计,他出来能改变生存现状,他只是为了活得更好一点。

       我们就想到,没有人愿意远离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如果一个人有机会在自己的家人身边,在自己家乡就能够获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就不用去背井离乡。我们想为他们创造这么一个机会。
 
       我参加公益论坛时经常说,爱心很重要,但爱心是两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心。我觉得我们在付出爱的同时,还要用心。帮助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仅仅要解决表面现象,还要用心去思考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去解决根源。

       所以那时我们想是不是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背井离乡的问题,当时正好有一些媒体报道了一些困难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多地方打电话向我们求助:我们这里很穷,遇到了灾害或者遇到一些其他困难,希望社会能帮助我们。这时候我们便确定开始打造电商助农平台——“家乡来客”。

       “家乡来客”电商助农平台三年前就开始做了,以当时农民工培训班的主力来做的。我们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第一,我们尽量以更高的价格去收购农民的好产品,首先你的产品必须好,产品不好的话,会影响产品与平台形象,对各方都有害无益。

       第二,要求故事必须是真实的,我们的团队会去实地考察,而后选择你的产品。困难情况很多,或者遇到天灾,或者收购的人不愿意深入偏远的地方,有时候大丰收,也会产生批发商趁机压价的情况,甚至根本不收你的。之前做过帮助卖圆白菜的项目,一车圆白菜已经是赔着本卖了,但是就因为一片叶子有点窟窿眼,批发商就趁机压低价格,甚至整车都不收了。

       我们尽量用我们能承受的更高的价格从农民工手里收农产品,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后卖给客户时,我们又力求做到比大家平时买的价格低,比如比超市的价格更便宜。让各方都多受益,是我们的初衷。

IMG_9946
 
       捐助是不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受助者也需要尊严

       我们见到大部分所谓的公益或者慈善都是以捐款为主,但是捐款这个事我一直认为不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方式让爱心更持久,变成一种常态。

       受助者其实也一样,如果一个受助者很坦然地接受捐助的话,这个人是有问题的。他把受捐助当成理所当然,甚至认为这个世界欠我的,这种心理是不对的。我遇到的真正懂得感恩的、要强的人,他内心是抵触这种无偿捐助的,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羞辱,他要有尊严的、体面地活着。他要在适当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这种人最值得帮助。
 
       所以三年前我就思考,通过某种模式让助农这件事可持续,让农民工有尊严的获得。这样的话,我们这种方式一方面让农民更体面,而且能够获得更好的收入。另一边又把捐赠者变成农产品的购买者,这些农产品是生活必须品,能从助农平台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东西,同时还能帮助他人。这个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

       虽然2020年中国绝对贫困会消失,但是仍然会存在个别困难家庭,世界上永远有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说这个地方已经脱贫了,但是如果突发自然灾害,这里就会需要帮助。或者突发家庭变故,比如有人突然生病,可能就会因病返贫。我跟团队说,这个事业是我们要做一辈子的事业,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就有存在的意义,这种模式允许我们一直走下去。

       我们支持的云南古茶树项目,当时就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儿孙全都不在家,她一个人看着茶山。她毕业回来的孙子联系到我们,问能否帮助他的家乡,帮助他的奶奶。我们就去现场实地考察,去的过程中还做了手机直播。
 
       《家乡》开头那段歌正是在这个村子录的,项目通过我们平台推广,茶叶陆续卖出后,老人的儿了孙子真的就回来了,帮着老奶奶打理这片茶园。不光打理自己的,还帮助其他村民弄一块再弄一块茶园,乃至帮助邻近的村子。后来老奶奶的孙子就发展成为我们云南团队的一个带头人,帮扶扩大到整个云南。他到处考察,经常从某些村子发现“新产品”,成为我们的重要力量,在当地开展了很多这样的帮扶工作,这一切让我们觉得特有成就感。

       中国现在很多乡村,根本没有年轻人,小孩子也没有。整个村子里只有六七十、七八十岁的老人。这样的村子,再过十年二十年,年轻人都不回来的话,村子自然也就没了。据说好多村庄已经消失了,应该让外面游荡的年轻人觉得他的家乡是有希望的。小时候总看不起“希望”这个词,觉得都是骗人的,现在回头看,希望是最重要的,希望比钱更珍贵。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播种希望,我们会让被帮助的人看到希望,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会让家乡更美好,所以这件事情很有意义。

IMG_9943
 
       做助农平台不仅需要情怀还需要经验与能力

       三年前有很多团队跟我们做一样的事情,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波做电商扶贫平台的团队。现在回头看,当时很多战友都已经“牺牲”了,平台都没了。做电商扶贫不但需要情怀,还要有能力,因为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农产品都不一样。一个坑没弄好就会掉进去,周转不过来就会死掉,我们亲眼见到身边战友被一个项目搞倒闭了,赔的一塌糊涂。

       因为在我们之前没有这样的模式出现,我们处于探索状态,没有任何可借鉴的东西,我当时给他们制定了规范,制定了工作流程。我现在很欣慰,因为十九大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块,开始做电商扶贫,类似平台越来越多,他们现在用的规范流程几乎都是我们当初制定的。
 
       我们最初设计的时候,是想团结更多的力量一起来做,因为现在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团结全国的力量,只能团结一些需要团结的,就是说觉得跟我们一起做有更好发展前景的还没有那么大的团队。大电商平台不像我们有主动性,第一可能缺少情怀;第二没有相关经验,而我们团队历练了三年;第三,大电商平台也不可能有精力到处跑。所以他们做电商扶贫的真正效果其实很难说,很多看着很大的平台,其实并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件事做好,有时候甚至是跟着我们做。

       比如前几个月,我们负责人老家的大蒜滞销了,当地县长知道他在做这个,想请我们帮忙解决大蒜问题。结果效果很好,家乡来客帮他们卖了几百吨。其他平台都跟着我们开始做,一个月下来,两三亿斤大蒜全卖光了。虽然不是我们一家做的事情,但是能够带动多家平台,我们挺开心。这也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我们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这里有需要帮助的人,大家一起来帮忙吧!
   
       当初做农民工培训时,我们的愿景就是希望找到那些真正值得帮助的人,帮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转而去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这样一是将爱的传递最大化,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就是前面我提到的,一个要强的人接受了帮助,他内心其实是有枷锁的,是有一块巨石的。如果他通过自己的能力转身又去帮助别人,就会把枷锁释放下,把这个压力释放掉。今天我帮助了他,明天他去帮助别人,是另一种形式的偿还。我们将努力为越来越多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就像我说的云南茶农的孩子一样,他接受我们的帮助,帮家乡卖出茶叶,又转身去帮助更多人、更多地方,这就实现了我们的美丽构想。

IMG_9949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