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京津冀“一霾知秋” 专家:今年可能遭遇暖冬
2018-10-16    来源:央广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0月12号以来,京津冀区域出现了一次大气污染过程,区域上总体为中度污染,太行山-燕山沿线多个城市出现短时重度污染。连续数天的重污染过程,让前不久占据大家朋友圈的“蓝天”彻底失色。预计今天(16号)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遭遇的入秋以来首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逐步好转。

“霾后推手”:静风+高湿度+污染气团回流

对于此次入秋以来首轮重污染天气过程,甚至有人感叹,一“霾”知秋。本轮污染过程为何来势汹汹?中国之声记者昨天采访到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他认为,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的静风,叠加上高湿度的气象条件,成为了快速推高区域PM2.5浓度的“温床”。柴发合指出:“这次污染过程的话,主要还是整个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处在一个相对的一个低压区,从污染表现来看就是不容易扩散,主要原因就是在这种状况下风速小,特别是后来这个湿度不断的加大,也导致了整个这个污染的积累,气象条件也有利于一些气态污染物向颗粒带的转化。”

根据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的污染特征雷达图分析,本次污染气团在京津冀还出现了明显“回流”过程。污染传输路径先经过北京或天津、唐山、沧州等周边城市,随后180度转向再折返回北京等太行山山前地区。区域内各城市本地的污染物及传输而来的污染物相互作用,也是造成近地面PM2.5浓度快速升高的重要原因。

“罪魁祸首”:包括汽车尾气在内的氮氧化物主要排放源

柴发合解释,从PM2.5的构成情况看,由氮氧化物二次生成的硝酸盐占比较高。13号5时起,硝酸盐在PM2.5中的质量占比甚至超过40%,这就意味着包括汽车尾气在内的氮氧化物主要排放源在此次污染过程中“贡献”了较多了PM2.5。柴发合分析:“最主要的产生这样的情况还是表明我们这几年虽然是减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从排放的强度上来说还是偏大,经不起不利气象条件的这种冲击。这次过程中间呢颗粒物组分的变化,最显着的硝酸盐。现在pm2.5构成的一次组份主要是扬尘、烟尘、机动车尾气尘这这些组份;另外一些组份是二次的颗粒物,它主要是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还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大气中间进行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这一次的过程搜酸盐水平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从区域整体上来说,pm2.5中间的硝酸盐占的比例最高,而且从轻污染到重污染过度的时候的话,硝酸盐增长的速度最快。那氮氧化物的话呢我们知道主要的来源的话,一个是我们各种燃烧过程,各种工业过程,再加上机动车的排放。”

环保部:秋冬季污染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今年秋冬“蓝天”和“雾霾”之间的拉锯战,环保部门又是怎样预测的呢?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此前曾表示,今年秋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散条件相比往年有所不足。这意味着,今年秋冬季京津冀区域污染攻坚形势依然严峻,须加大力度落实相关治理措施。

刘友宾表示:“近期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我国重点区域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进行了联合会商,2018年秋季,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大气污染扩散条件接近去年同期;2018年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冬季风强度弱,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去年冬季偏差。天不帮忙,人更需努力。京津冀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印发,我们将扎实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专家:今年可能是暖冬

在昨天的采访中,柴发合同样表达了对今冬污染防控形势的一定担忧。他认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的产业机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难以一蹴而就,未来仍需确保前期成效显著的各项污染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柴发合表示:“我个人认为今年冬季的压力可能是比较大的。有可能今年冬季的话会有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会面临一个相对的一个暖冬,这是造成季节性大气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气象因素。这需要在减排方面的话呢需要下更大的力。但是比较起来前些年包括去年在内,十一前后的总有1到2次重污染的过程,但今年第一是来的晚,第二个就是污染的强度也是明显的降低,从日均值上来说都没有达到重污染,一般都是中度污染,但是小时污染均值达到了重污染的这个情况,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减轻了。从目前来看进一步的减排特别是在今年秋冬季是最重要的,要通过有效的减排才能把这个污染才能降下来。”

记者:杜希萌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