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城市,是“读”出来的——“护航计划”走进首都博物馆
2018-08-07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7月30日,首都博物馆一层大厅。
             
       一座巨大的“景德街”牌楼下,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首都博物馆共同推出的“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公益项目”启动。

“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公益项目”启动

“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公益项目”启动(摄影/陈艺)
             
       活动结合首博“读城”系列课程,邀请历史专家、传统文化研究学者作为讲师,通过探究式体验学习,为已在海外留学或有留学规划的中学生、大学生讲解北京城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首都北京、品味中华历史,帮助学生们学习并掌握针对一座城市观察与理解的方法。首期50名学生从7月中旬到8月初完成了包括魅力中轴线、折纸汉服、传统木作、遗址探秘等“读城”系列课程。       
             
       文化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人才的竞争实质上也是文化的竞争。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希望通过对中华文化的学习,激发留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迷失自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朱锡生在仪式上说。       
             
       压轴的拜师环节,50名学生上台面对首都博物馆“芳华”讲解队的18位讲解师站定,深鞠一躬。同学们将在讲解师的指导下,回归“师徒传帮带”的传统,并在8月3日尝试做一天博物馆讲解员,为活动收官。
             
       “中轴线”•发现之旅
             
       认识一座城市,首要的是了解它的历史。
             
       “中轴突出,两翼对称”,在“读城”项目的一场讲座上,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历史学者朱祖希这样讲解北京城规划的最大特色。为更好的介绍北京城中轴线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已是耄耋之年的朱祖希顶着30多度高温,带领大家登顶景山,俯瞰京城作实地讲解。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姜太行、陈瑞麒,一左一右站在朱祖希两侧,聆听他讲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7.8公里的中轴线。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历史学者朱祖希带领大家登顶景山,实地讲解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历史学者朱祖希带领大家登顶景山,实地讲解(摄影/陈艺)
             
       老一代年逾八旬的朱祖希,年轻一辈“00后”的陈瑞麒、姜太行。在同一时空里,朱祖希怀想初到北京时的震撼;陈瑞麒、姜太行则重识他们从小生活的地方。前者感慨恩师侯仁之先生的话,“‘知之于深,爱之于切’,对人如此,对城亦如此”;后者认识到“了解家乡,是自己理所当然的责任”。
             
       下午的讲解结束了,对成为一名讲解员,即将进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陈瑞麒和对外经贸大学的姜太行,都还没有充足的信心,“尝试一下,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让我能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陈瑞麒莞尔一笑。
             
       民间木作•江湖之远
             
       民俗,向来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通州区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几百平的展厅里,各种木制摆件、挂件,木制车轮、木制船只、木制乐器、木制兵器,各种年代、各种式样,应有尽有。但仅有感性认识还不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对中国传统的木作有深刻认知。这也是博物馆创始人王文旺,极为重视动手环节对木作传承作用的原因,“看一眼记住3个月,动手自己做能记住一辈子”。

同学们亲手体验制作木器

同学们亲手体验制作木器(摄影/陈艺)
             
       拆装传统的木结构板凳、了解鲁班锁的内在结构、用古式刨子刨出一条平直的木器件,这一桩桩一件件“老手艺”,对于手握“iPhone”,生长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孩子们来说,反倒成了一件新鲜事。
             
       从远处走近体验厅,老远就听到一阵阵“叮叮咣咣”的敲打声,同学们都低头不语。从拆装一件榫卯结构的板凳,到分解复杂的鲁班锁;从认识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到亲手用古式刨子刨出一件平直的木器件,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拆装结构简单的榫卯板凳,对16岁的黄昱佳来说,还算比较容易,但分解鲁班锁着实让她费了一番脑筋,“古代的锁,肯定不比今天的差”,她无奈地说,“虽然没有一钉一铆,但里面蕴含了前人的智慧,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
       
       讲解首秀•遗憾之美
       
       “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公益项目”首期活动最后一天,也是小小讲解员学成亮相的日子。
       
       首都博物馆一层大厅里,三五成群的人们或聊天避暑乘凉,或参观中途小憩。此时,三层的古代瓷器展厅,姜太行却不那么惬意——他是古代瓷器展的第一个试讲员。
       
       随着讲解的深入,五、六个参观的游客也被吸引过来围拢在四周,一路随行听姜太行讲解。“该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柄以捏塑成型,壶嘴为模制成型,而壶体采用雕镶手法”,在解说“景德镇窑青花凤尾扁壶”时,姜太行甚至自己补充了部分材料,原说明文字对器物形制的介绍,并没有壶体部分。另外,壶嘴含有两个出水口,水倒出时,两股会汇成一股流入器皿,这一隐含的特点,他也做了补充说明。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讲”与“听”的差距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讲”与“听”的差距(摄影/陈艺)
             
       客观上,姜太行与专业讲解师肯定存在差距,但考虑到准备时间短的因素,已属难得。“我给他打9.6分”,姜太行的“芳华”讲解员老师张振荷说,“他非常认真,剩下的0.4分是留给他提升的空间”,显然,张振荷对自己这个学生很满意。“讲解看似是很简单的工作,背后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作为补充。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同学们更能深刻领会这些文物的精髓,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不仅局限于课本里的描述,而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
             
       ……    
             
       15天时间,50名同学。在“护航计划首博文化使者‘读城’公益项目”活动中,他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一座名为“北京”的城市。
             
       “护航计划”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推出,主要围绕留学生思想文化、学习生活中的关键性需求,开展安全护航、服务护航、文化护航、人才护航,中信保诚人寿、中信银行为项目各捐赠1000万。与首都博物馆合作最重要的是为即将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注入文化元素,提供文化护航保障,让孩子们在博物馆的暑期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未来,也许在不同的国度,同学们将走上自己的求学之路,但相信,在他们的记忆中,已难以抹去,2018年这个炎热的夏天。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