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播报
长江商学院公益案例集《无公益,不长江》正式出版,十大经典案例领衔“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理念
2018-06-25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2018年6月,由长江商学院主创、益美传媒原创团队参与采写的公益案例集图书《无公益,不长江》正式出版,这是中国商学院第一次以公益案例集的形式出版并发行图书。从2002年创办至今,长江商学院始终以激发和培养企业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精神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使命,到今天已形成成熟的学院公益生态,并涌现了数以千计的优秀公益案例。这部22万字的图书著作,将通过十大经典公益案例,讲述历届长江商学院的校友,如何利用自己的商业智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是一本智慧与干货俯拾皆是的书,更是一本有温度的书,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感知世界的善良与美好。
图书封面       
       十大经典公益案例,阐述“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理念

       《无公益,不长江》副书名“长江公益案例集”,全书甄选的十大公益案例,都是2014-2017年间“长江公益奖”的获奖项目,项目的发起人和推动者,都是历届长江商学院校友,中国最有智慧的一群商界精英、中国最具情怀的一批民营企业家:如何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如何用创新的形式做公益?如何用有限的公益资源撬动最大的社会效益?他们将通过这本书,把自己的公益智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公益,不长江》也是一本商界精英的公益探索实践之书:洪水后沦为严重危房的沟美小学,如何在广东长江校友的聚焦和深耕之下,蜕变为教学质量一日千里的美丽小学?为爱奔跑,远赴南极的年级公益项目“爱的长江,爱的背包”,为何能创下长江公益史上筹备时间最短、募款速度最快的纪录?“睿妈”杨晓燕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倡导10万粉丝一起做公益,成功捐建两所真爱梦想中心,长江的公益文化在如何潜移默化着每一个长江人?四位长江校友发起的“成基金”,短短一年半内在海内外掀起了一股青少年足球的公益旋风,这种跨界是如何实现的?关注渐冻症的《又见桃花》微电影,如何打造公益IP,引发全社会对渐冻症群体的了解和共鸣?创办“新阳光”的职业公益人刘正琛,在汇入长江后两年内筹款额增长近5倍,这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打通运动环保、电商扶贫、品牌建设的“善果枸杞”公益项目,为何被誉为“用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经典案例?在引导当代青年探索世界、发现自我的“中国间隔年计划”中,长江企业家是如何孵化未来青年领袖的?坚持了七年的“一个鸡蛋的暴走”,背后有着怎样的初心和汗水?融合了教育、民生、产业三大扶贫模式的“吉安项目”,又将开拓一种怎样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十个温暖的公益故事,将帮助每一位公益界人士找回初心,发现路径,启迪方向。

       十位公益大咖倾情点评,联袂推荐

       除收录十大经典公益案例外,《无公益,不长江》一书还邀请了公益圈最富开拓精神的十位先驱力量代表,分别点评这十个案例。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先生;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先生;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病痛挑战基金会秘书长王奕鸥女士;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先生;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先生;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先生;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女士;三一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劲先生;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先生。

       每一位点评嘉宾都对图书中的长江公益案例表达了高度肯定和赞许。盖茨基金会李一诺老师评价说:“公益慈善,大概可分三个阶段,第一是传统慈善,第二是战略慈善,第三是催化式慈善。新阳光和长江公益这些年,其实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演变,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公益时报社刘京社长说:“长江商学院自成立以来,垂范‘善其身,济天下’的责任和担当,践行‘无公益,不长江’的理念,在学员中产生的每一个公益项目都精心策划,既独特又有效。”爱佑慈善基金会王兵理事长评价长江公益项目是“企业家们用经营企业的思维,从最初的一个想法萌芽,不断迭代模型,吸引更多利益相关方,丰富完善规范治理,通过多年努力塑造而成的卓越品牌。”

       十位公益大咖的智慧解读,从另一个层面带给了读者启迪和信心。长江商学院也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力,撬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长江商学院的公益基因和16年公益文化传承之路

       2002年,长江商学院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创办,从诞生伊始就具备天然的公益基因。经过16年的传承和发展,长江公益已从“自发公益”的1.0模式,经由“项目公益”的2.0模式,发展至“平台公益”的3.0模式。

       2010年,长江商学院首创设立“48小时公益学时制度”,规定所有EMBA学员必须完成48小时公益学时才能毕业;2017年,MBA、FMBA也启动“24小时公益学时制度”。至此,公益学时制度已覆盖长江商学院所有的学位项目。长江商学院DBA、EMBA、FMBA和MBA课程项目全面推出了公益奖学金,迄今为止已经有数十位公益领袖汇入长江,与全球商业精英共同学习,跨界创新。

       2014年,长江商学院首创设立“长江公益奖”评选,通过表彰长江公益的先进人物和先进案例,放大榜样校友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长江校友参与公益。截至2018年4月,长江商学院已举办四届“长江公益奖”评选,涌现了数以千计的公益案例故事。“心底无公益,枉做长江人!”在长江商学院长达16年的浸润和培养下,公益,已融入每一个长江人的血脉。

       正如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博士在《无公益,不长江》一书的序言中所写:“通过16年的努力,公益已经成为长江校友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长江的同学和校友作为商界精英,生活已富足无忧,但在把事业做大的同时,必须对社会有所担当。面向未来,长江商学院希望在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企业家方面持续探索、实践;对社会责任做出前瞻性的思考,不仅为推动经济进步、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对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社会创新也做出全球引领式的探索!”

长江案例集《无公益,不长江》现已上市
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图书

购书二维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