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搬运工”让非遗传播得更远
2018-06-11    来源:北京日报
 

 

  前天在农展馆1号馆内,一名小朋友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下,体验土布纺织技艺。 本报记者 方非摄

  “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自6月9日以来正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和11号馆进行。除了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精品,在展场内位置最显眼、占据展位面积最大的,当属各类平台型企业和机构。套用一句广告语,这些平台“不从事非遗产品的生产,只是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搬运工”,但这些“搬运工”却助力非遗获得了更广阔空间。

  非遗+文创园

  助顶级大师传播品牌

  11号馆内,朱炳仁(铜雕)、姚惠芬(苏绣)、杨根连(玉雕)等几位国家级非遗传人的作品汇聚在同一个空间——永新华韵的“华韵工坊”上。虽然同处一个展位,但每位大师及其工作室的品牌都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彼此并不抢戏。“我们既不创作、也不提出设计意见,专门作为渠道推广大师的品牌。”永新华韵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前门大街主街和内街设有工美店铺、展览中心、演艺空间、教育培训、大师工坊等,共二三十个开放性展示空间,总面积逾2万平方米,日客流量可达8万人以上,为非遗传播奠定了市场基础。

  “如果靠传人自己去拓展市场,每天要与这么多顾客相见,恐怕就没时间创作了,而借助优质渠道却可以事半功倍。”这位负责人介绍,这种渠道模式还将作为一个整体内容,填充到许多城市的创意园区中。

  在非遗推广平台上迈出了一大步的还有首创集团。该集团把位于东二环内的北京三露厂旧址改造成为非遗主题文创园,并在此落地了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我们的平台细分为创新转化、体验销售、传习实践三大功能。”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负责人李跃说,集团将汇聚设计、策划及营销等产业资源,同时导入首创奥莱、文创基金等要素资源,让非遗主题文创园区立足北京,在全国开花。

  35所高校联手

  为老故事插上新翅膀

  “蝴蝶妈妈”是关于苗族始祖的古老故事。与某一项具体的技艺不同,这种民间故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广为传播并不容易。可在北京设计学会的展台上,这个抽象故事却有了绘本、蝴蝶形状的首饰、蝴蝶图案的纺织品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这些创意都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大四学生饶星星。

  “按照传说,蝴蝶妈妈生有12个蛋,其中只有4个有具体想象流传下来,蝴蝶妈妈本身的形象则有很多个版本,到底哪个更原始,莫衷一是。”北京设计学会相关负责人邱翼重介绍,首都约有80所高校设有设计专业,设计学会作为平台型机构,联络其中35所,引导学生们以当代设计语言讲非遗故事,“绘本创作为蝴蝶妈妈找到了更加当代化的具体形象,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其他衍生品才能在更广维度内把故事讲好。”

  在设计学会的鼓励下,来自山东的木雕传人还在清代、民国木雕精品的基础上做出拓片。“毕竟能买得起非遗传人制作的木雕的人是少数,但是拓片既保留了部分文化内涵,价格又能被大众接受,也能起到文化传播作用。”邱翼重介绍。

  文化基因库

  服装设计元素信手拈来

  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一,千百年来,生肖文化衍生出的图案和形象可谓浩如烟海。其中到底哪些适合应用于当代服装设计,是一个让设计师又爱又烦的选择。雪莲集团在展览期间展示了其与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同建立的文化基因数据库。

  数据库是想通过数据采集传统文化符号。“建库首先需要一套专门的文化算法,实验室解决了图案拓扑纹理复杂、无意义图元多、分割数据量大等难题。”北邮世纪学院特聘教授、实验室主任赵海英介绍,实验室采集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独特的构成元素、结构形态和存在方式,提出图案基因提取方法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图案语义描述方法,再经过多次计算建立了层次模型。

  如此一来,服装设计师可以直接从海量传统图案库当中仔细对比、精挑细选,重新设计再造,最终将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在终端产品上。展览现场的“十二生肖”系列羊绒饰品就颇具前卫性与时尚感。

  “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将持续至13日,观众可在农展馆1号馆门口免费领取参观票。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