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网讯 3月16日至18日,由北京东方乐活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岭南绿创商学院、广州市黄埔区岭南书院培训中心、北京春之谷学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到崭新阶段,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带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与创新的思考,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名教育界、文化界、企业界专家代表欢聚一堂,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展开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沈立博士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沈立博士为大会致欢迎词。倡导注重实践与实修,倡导传统文化生活化与国学生活化,倡导从说教走向实干。他表示,在普通岗位上默默实干的从业者,正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大会打造成实干家的平台。
岭南教育集团董事长贺惠山在会上做了题为《新故相推的2018:展望创新型教育模式》的主题报告,同与嘉宾分享了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实践。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作为民办机构的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5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极引领和推动教育创新。从2010年学院建立全国首家高校素食餐厅至今,学院的四家素食餐厅每天接待吃素师生3000-5000人次,使得学校不仅是培训的实习基地,更是传统文化的实践基地。
岭南教育集团董事长贺惠山发言
为响应全球低碳环保、全民大健康的理念,2018年,“绿商英才的黄埔军校”绿创商学院创立。绿创商学院融合育创产研创新模式,培养蔬食专业人才及有机农业田园综合人才,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助理绿色产业永续发展。贺惠山说,“我们即将开设素食经营管理班,德米特认证培训班,生态农业疗愈班等培训班,不断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共同努力。”
与会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白双法解读了2012-2018指导性年度汉字。指导性年度汉字是中国大陆首创,从跨文化与跨学科的综合视角,用一个汉字提前概括新年特征与趋势,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白双法发言
白双法介绍,从2011年末开始,先后发布了2012年到2018七个指导性年度汉字。首届指导性年度汉字是“真”,2012壬辰龙年在北京发布,蕴含着去伪存真,打假保真,返璞归真的转折之年,开启了中国指导性年度汉字之先河。2013年癸巳蛇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是“能”,寓意为回到本真原点之后,由内在而自然焕发的正能量。2014甲午马年的指导性汉字是“养”字——正能初发,还需存养与保养,不仅正能需要养,身体、心灵、品德与人才等都需要养育。2015乙未羊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是“越”,预示将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年度,快马加鞭,飞越羊年成为新年趋势。2016丙申猴年指导性年度汉字为“敛”,意在快速发展之后,面对挑战与风险,应该收敛整顿,反思调整,恪守正道,为再次腾飞与发展,做好准备。2017丁酉鸡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是“麗”,寓意新故相推、金鸡报晓、日丽中天,预示结伴同行,共建美丽中国的一年。2018戊戌狗年指导性年度汉字是“感”,预示2018是有感即通,相亲相爱,年运不凡,激动人心的一年。“
指导性年度汉字蕴含智慧与文化,不仅指导我们一年,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更指导着我们学习文字和中国文化。”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发言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河南省知名教育专家张秋萍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分享了国内最早践行食育的幼儿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经验。张秋萍指出,“食育是尊崇天地自然知道,传承祖先优秀饮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永续,增进人类身心灵康乐的基础教育。”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全年365天都有食谱,食疗专家根据时令为孩子们配餐;根据孩子体质不同,幼儿园采取动态编班的方式,将贫血、发育缓慢、龋齿、弱视等体检不达标的孩子分类编班集体食疗食养;幼儿园倡导全园孩子不用药物,实现了85%孩子不吃药靠食疗治愈疾病。幼儿园的武丹老师介绍,“在我们的食育课堂中,孩子们亲手挖红薯,洗红薯,用蒸、煮、烤、熬粥等多种方法烹饪红薯,再亲口去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动手经验培养出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安全意识和幸福感。这是生命的智慧。” 李颍莹老师说,“幼儿园每个孩子每天都带三块手绢,早中晚饭后使用,小小手绢一年可以节省4万张餐巾纸,保护地球的意识,责任意识和劳动意识在孩子心中滋生。” 幼儿园的食育实践是生存、生活、生命“三生”教育的创新。”
中国著名食养食育专家朱春兰发言
中国著名食养食育专家朱春兰做了题为《2018年青少年与儿童食养指南》的主题报告。朱春兰介绍,食物的力量可以让不健康的人变得健康。食物作为载体,将天地、阳光、雨露的精华和能量供养给身体。无污染的食物是良食,良食就是良药,菜谱就是药方。朱春兰指出,目前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存在五大问题:营养不良持续存在、肥胖等慢性疾病患病明显增加、近视患病居高不下、龋齿率高、不良饮食习惯和不健康行为方式普遍。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应回归“中国饮食结构”的提案。“通过食育食疗食养,实践的几所幼儿园龋齿发生率、视力低常率、服药率都有大幅下降,体重和身高都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特别是盗汗、口腔异味、大便异常等症状都有了很好的改善。”朱春兰说,“未来,营养配餐专业和健康管理专业将培养更多爱孩子、爱自然、懂厨艺、懂营养的食育人才。”
素餐厅企业代表发言
东莞市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李春英和东莞山顶洞人素食茶艺馆总经理赵其兴分享了企业界对食育的推广。 “食育之路,要从娃娃抓起。” 李春英说,“三岁到六岁是人体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通过食育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而食材是食育的根本。”在幼儿园,李春英请来专家开发系列食谱,对食材精益求精,健康食育的理念在孩子身上实现并通过孩子传播到家庭。为推广大众健康食育,让素食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东莞、深圳的两家素餐厅应运而生。选取有机食材,搭配素食套膳,研发有机食品,在素餐厅的食育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收获了健康。 赵其兴认为,“餐厅即书院,企业即学校”。走进山顶洞人素食茶艺馆,文化气息和公益气息扑面而来,员工经典晨读、自愿借阅的公益书吧、自愿拿取的旧衣暖墙、敬老素宴、素食款修路、名人讲堂……在润物细无声的爱心行动中,素食得到传播。“做公益有心最重要,做企业同样要关注心的觉醒,才能真正弘扬传统文化。”
MMUN世界公民森林湖学校教学总监穆培华发言
“汉字教学中,最能触摸儿童内心深处的是汉语的声音。”课程比较研究与实践者,MMUN世界公民森林湖学校教学总监穆培华带领参会代表用自古流传的音调吟诵了《诗经》等古文,体会了音韵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他说,有观点认为,大自然中所有生命的形状都由水而来,任何生命开始之前都是水,水的运动遇到阻力产生声音,声音以太是生命乐曲的开始。“从宇宙和弦,到生命乐章,从树木的生长,到河床的伸张,每一种声音,都有其形状,每一种形状,都有其声音。”古代私塾教育一般先背诵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约一年时间过识字关后进行经典诵读,诵读熟练之后才开讲。借鉴古代识字的四个基本规律,即音韵定位、四字一句、文涵百科、集中识字,我们可以通过“知音”的早期教育,触摸汉语的魂。
北京春之谷华德福教育机构校长郁宁远发言
北京春之谷华德福教育机构郁宁远校长分享了春之谷儿童蜜蜂教育的理念与实践。郁宁远开创了春之谷国际儿童蜜蜂教育基地,甜蜜的儿童教育是这所开办在田野里的学校的创新。“过去,蜜蜂被当为神圣的动物。蜂王后承担生殖的责任,授精时,蜂王后飞得尽可能高的接近太阳,只有最强壮的那只雄峰才能完成神圣的‘婚飞’。21天后,刚好是太阳绕极运动一个周期,工蜂诞生。作为太阳的精灵和使者,工蜂分泌蜂蜜和蜂蜡,将更多爱的能量通过花粉带到蜂箱。” 郁宁远说,“我国两晋时期就有歌颂蜜蜂的《蜜蜂赋》,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希因破译蜜蜂跳舞所蕴含的信息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华德福教育的极致就是蜜蜂教育,就是光的教育。” 郁宁远分享了春之谷不同年级的蜜蜂教育课程设计,蜜蜂教育贯穿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蜡烛光芒下的晨读,用蜡笔绘画,用蜂蜡捏故事,排练蜜蜂舞蹈和戏剧、蜂蜜饼干制作、观察蜜蜂在蜂箱进进出出。蜜蜂、养蜂人和老师们,传递给了孩子们关于生态、文化、艺术和爱的教育。
丽江丽瑛教育创办人高志瑛发言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丽江丽瑛教育创办人高志瑛分享了纳西族文化特色的食育创新。坐落在中国最美地方的小松树森林幼儿园院内只有三亩地,但是坐拥纳西文化发源地白沙的自然和文化, 幼儿园为孩子们开拓了自然学习的乐园。孩子们亲手播种耕耘,取灵泉之水灌溉田园,在东巴祈福仪式中感谢天地、阳光,制作纳西月饼“班涛”,学习生火、灭火、用燃尽的碳作画,在森林里捡野果。在最天然、最本源、最简单的教育中,教师忘记了学前教育“专业”、和孩子们一起劳作、采摘、捡拾,重新爱上孩子,爱上自然。教师、孩子和自然浑然一体,找寻“树有树神、石有石神、万物皆有灵性”的纳西祖先归宿之地,守护着纳西文化。
食育影视音乐分享会
著名食育专家,音乐、影视、有机农业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跨界创新者,北京普米森林房山书院创始人米莱,带着房山书院的孩子王孝尊,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独特的音乐会。有琴声悠扬、有书声朗朗、有歌声飘荡、有良食微香,食育与传统文化在精神盛宴中融合创新。
台湾回乡有机事业(股)公司海外部经理张心旷发言发言
台湾回乡有机事业(股)公司海外部经理、台湾生态农耕自然饮食推广协会理事、厦门回乡新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心旷分享了台湾“回乡有机”有机田园综合体的案例。通过有机学农计划、有机农耕课程与体验活动、有机农场参访活动以及暑期打工换宿和国际交换等青年学农活动,逐步实现青年回乡,再造农村新血液。同时,通过保价回收自然农法农产品,成立产销班、有机蔬果宅配、创办有机市集提高农民和农产品影响力的方法,活化老旧农村。生产、生活、生态逐渐实现平衡发展。通过生态农耕、一条龙农业生产技术、无化学添加的食品加工技术和智慧农业等技术,积极促进了地域产品升级和当地产业链融合延伸,提高了农民收益,带动了有机农业发展,从而带动了全球有机循环发展。“如果人人励行减碳共食、集居分享、无毒生活、互助合作的低碳有机环保生活,我们将拥有生命、生产、生活、生态“四生一体”的幸福地球村。” 张心旷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400名教育界、文化界、企业界专家代表深入交流,带着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思考,回到全国各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努力。食育在路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路上。(王欣超)
(责任编辑:徐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