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机构动态
2024中华环保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气候变化中国影响力论坛”举行
2024-12-23    来源:公益中国网
       公益中国网讯 12月22日,2024中华环保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气候变化中国影响力论坛”在厦门举行。论坛由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政府部门、环保社会组织、关心支持环保事业的社会各界代表,共同见证了“中国气候变化教育影响力项目”启动,并就“社企合作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和“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展开深入探讨。活动由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頔主持。

       “气候变化中国影响力论坛”是第十七届中华环保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的分论坛之一,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已连续十七年参加年会并在年会上举办十年分论坛。

       活动中,“中国气候变化教育影响力项目”宣布启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山海道同气候科技创始人、国发创投联合创始人谭畅,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荣誉会长、西安市绿世界环境宣传教育发展中心荣誉主任刘文化,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理事长李力、秘书长张頔等共同启动项目。



“中国气候变化教育影响力项目”启动

       李力介绍,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等环保社会组织积极推动了气候变化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推动了气候变化纳入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推动了试点学校走上国际交流舞台。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愿携手社会各界,继续深耕气候变化教育,积极引领公众参与,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继续在世界舞台讲述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在“社企合作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圆桌环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负责人黎萌、苏州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主任方应君、合肥市庐阳区深蓝环境保护行动中心(GreenAnhui)发起人谭丽雅、海南山海道同气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投资协会生态委ESG办公室主任吕彦科展开对话。



“社企合作助力全球气候治理”圆桌

       黎萌介绍,截至目前,蔚蓝地图收录环境监管记录总数超过320万条。她说,全球供应链的绿色低碳转型,应该锚定在全球环境信息披露的坚实基础之上,以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跨职能、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带动广泛的社会参与,调动市场力量,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供应链迈向零碳。

       方应君分享了绿色江南开展的光伏行业气候表现观察。他通过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三倍可再生能源目标与中国光伏增量贡献于全球发展的背景,结合绿色江南光伏调研与气候评价表现经验,总结了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气候披露表现尚可,但仍需继续加强披露,完善供应链管理,提升生产能效。希望光伏行业“制造绿色”更要“绿色制造”。

       谭丽雅分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减排的途径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减排、低碳材料方案和清洁生产工艺三个主要方向。社会组织可以协同政府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信息公开;助力金融机构梳理企业合规情况、做出投资决策;支持企业同步国际标准、编制碳排放清单、开展ESG实践,等等。

       吕彦科介绍,我国在碳捕集应用、清洁能源、储能等关键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已跻身世界前列,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他提出,应进一步在机制层面实施灵活的创新举措,推动国内国际规则相互衔接;在理论层面积极探索气候变化经济学范式转变和目标迭代,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他说:“我国现有的以及未来将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定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作出中国贡献,并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

       在“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圆桌环节,淮河卫士会长霍岱珊,济南市绿行齐鲁环保公益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郭永启,湖北环源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祥斌,“气候变化开学第一课”发起人、北京市朝阳区环友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欣超展开对话。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圆桌对话

       霍岱珊介绍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蜂群危机。受气候因素影响,淮河卫士观察到,淮河源头桐柏山的中华蜂蜂群自然分群骤减,胡蜂危害猖獗。他指出,要加强对策,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为延缓气候变化发挥贡献。

       郭永启介绍了绿行齐鲁在山东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和济南市低碳学校建设方面的观察和实践。在推动农村能源转型方面,绿行齐鲁通过调查分析、建议函、研讨会等形式,为山东清洁能源发展建言献策。在低碳学校建设方面,绿行齐鲁通过编制《低碳学校工作指南》、搭建交流平台和示范校建设,助力合作学校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等方式,推动济南市低碳学校建设步伐。

       曾祥斌介绍了我国双碳公益诉讼第一案,以及二氧化碳的法律规制。他指出,双碳是国家的战略目标和生态文明的政策方向,已经有了很多的政策与法律的尝试,正在不断完善之中。该案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未来需要在表达与实践之间,形成共识与合力。

       王欣超分享了“中国气候变化教育项目”的经验。“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未来十年,如何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升青少年气候减缓与适应能力,将是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她认为,应增强青少年气候减缓和适应知识与技能;鼓励青少年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参与气候变化行动;培养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人才。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出席论坛并做总结。他表示,公益事业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环境公益精神代代相传,社会组织的知识经验不断积累,在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也已进入前沿领域,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大发展机遇。他指出,社会组织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在全面推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中,围绕绿色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找准工作定位,发挥独特作用。要继续深入实际,贴近群众,加强宣传倡导,提升能力意识,针对减缓和适应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多样化的调研、创新、实践活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发言

       中华环保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已成功举办十七届,为环保组织搭建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促进了环保组织可持续发展,为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关爱生态环境贡献了力量,发挥了政府助手补充的作用,实现了环保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第三方力量的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徐小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