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数字农业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2024-09-30    来源:大众网

       9月17日,在邹城市一家蘑菇“超级工厂”内,一瓶瓶饱满鲜嫩的金针菇正通过厂房两旁的传送带,从生长车间运送至包装车间,随后将“奔赴”各地的餐桌。

       这是一家集食用菌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在这里,装瓶、接种、栽培等生产环节几乎全都由机器完成,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同时,企业还引入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平台,实现了从菌种培育到销售数据全流程可追溯。目前,这家企业日产金针菇可达160吨,年产值2.8亿元。


邹城食用菌智慧生产车间。

       数字化生产不仅大幅提高了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我们食用菌企业都是以白班为主,下午4点以后,由两名工程人员在智能调度中心操控全厂所有的设备,非常精准高效。”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副厂长葛强说。

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枣庄现代高效农业项目也“遍地开花”。


枣庄市5G石榴大数据分析平台。

       “传统养殖场养5万只鸡要配6名至7名工人,而我们1名工人就能轻松管理。”枣庄市中区明丰肉鸡养殖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吴成雷说,该农场创新开发智慧养殖管理系统,以软硬件结合、人工智能、智能化软件等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养殖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

       吴成雷加大对数字技术的学习,每天通过APP监测分管的鸡舍。“数字化是所有行业的趋势,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数据能反映现象背后的问题,也能帮助我们沉淀经验,预判未来。”


现代智慧育苗车间。

       如今在枣庄,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种植技术模式,在设施农业、果茶、畜禽养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监管、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利用传感器、智能控制设备,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枣庄已发展了多家智慧农业应用基地。


蛋鸡智慧养殖车间。

       数字化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近年来,山东多地打造智慧农业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监测农业生产数据,提高生产效益,推动农业数字化快速发展。

       在淄博市临淄区的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麦田里,几架无人机在上空嗡嗡盘旋,检测到虫害病情后,智能喷药机器人自动启动喷洒作业,全程无人操控。作为一家现代化种业龙头企业,禾丰种业与山东理工大学院士团队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生态无人农场”,500亩的智慧农业基地已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数字化、精准化。


禾丰生态无人农场作业场景图。

       淄博市作为山东省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十大工程”数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已经完成投资超过51.86亿元,推动了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的建设。淄博市的数字化改革不仅赋能了农业产业全链条,还涵盖了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的全方位,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农村典型样板。

       如今,在齐鲁大地上,像禾丰种业这样的智慧农业新场景、新业态正不断涌现。物联网、云计算、卫星遥感监测、智能环境控制等数字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730多家。


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

       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是山东实现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这一规划的实施,为山东省的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方向指引。

       在实际应用层面,山东省的智慧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市济阳区的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农机方面先后研发推出蔬菜智能精量播种机、种苗智能病害防治系统、种苗智能嫁接机、巡检机器人等20多种专用设备,大幅减轻劳动强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创新性地将人工智能、数字模型、云计算、农业物联网等高新技术集合应用,建成世界领先的“数字种苗工厂”,持续以领先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育苗。


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垃圾上门收集监管系统。

       此外,高青县花沟镇花东村的数字乡村建设,也是山东省数字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村通过建立智能化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该村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还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山东省的数字农业发展,还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目前,全省行政村已实现4G网络、百兆光纤宽带全覆盖,5G网络通达率达到70%以上,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省级农业农村遥感大数据中心、山东省农业云平台等数字政务服务平台的建成,为农业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

       如今,在山东各地,数农融合正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为农业赋能。展望未来,山东将多措并举强化数字赋能,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让乡村振兴有“智”又有“质”,让广大农民群众收获扎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手记

       金秋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眼下,各地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尽显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行走在山东各地的田间地头不难发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农机”和使用农机的“新农人”,已成为农业稳产增产的新质生产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这个听起来颇具未来感的名词,实际上已经在山东许多地方生根发芽。它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农田、农机、农事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

       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农田的效益,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造福了整个农业产业链。采访中,笔者发现,一些种粮大户农田里安装了各种传感器,能够实时收集土壤湿度、肥力、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农民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对农田进行精准灌溉和施肥,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实现从“靠天种田”到“靠科技种田”的转变。

       农业生产智能化,撑起农业“智”富梦。但是,智慧农业的发展还要攻克“土地关”“人才关”“农机关”等几个难关,才能让农业生产变得更 “智慧”、更“聪明”。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责任编辑:苏荔荔)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