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扬优聚势激活乡村振兴“沉睡变量”
2024-09-13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海波(中共山丹县委党校副教授)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持续加快,以产业空洞、资源空置、人口空巢为主要特征的“空心村”增加,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成长的烦恼”。对此,需要牢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激发产业优势、用好乡土人才,是实现以乡村振兴带动共同富裕的治本之策。
       着力发展乡村特色支柱产业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选正确,发展才有方向。
       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深挖村中土地、产业、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潜力,因村因地靶向施策,以功能聚焦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转型;精准分析周边乡镇村社产业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以模式创新做实乡村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引进省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不同乡村的地理特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群众意愿,以及自然、人文、民俗等独特资源,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选定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能养则养、能种则种,夯实农村产业基础。适度开发一批餐饮服务、庄园经济等独具农村特色的产业业态,培育一批农旅康养、农耕体验等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乡村产业能级。
       要探索适度规模经营。立足培育“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农业市场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发展模式对接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村子走产业组织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乡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激励社会资本,调动各方力量,盘活村中闲置资产,实现乡产、乡味、乡宿、乡游、乡购、乡娱等转型融合发展。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村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推动乡村有效实现振兴的保障。
       要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牵头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村中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解决因农村人口流失带来的土地撂荒问题。配套实施高标准农田生产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抓好大中型灌区等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硬件保障。
       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中介服务机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流转信息登记发布、价格协调、产权评估、合同指导、纠纷调解等专业服务,不断培养农民契约精神,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对各类企业、家庭农场、农业经营合作组织租赁使用农户承包地的,严格实行生产经营能力审查,着重审查企业征信、技术力量、产业规划、风险防范等情况,规范流转行为,坚决杜绝无经营能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面积流转农民土地,给农民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要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健全农村医疗、养老、扶幼、济困等方面的社会救助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采取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方式,建立面向留守老人、儿童的互助院或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照护、情感慰藉、心理辅导等服务,妥善解决后顾之忧。注重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级群团组织和相关社会组织、机关单位帮扶作用,让特殊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
       着力培育乡土优秀青年人才
       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聚焦乡村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协同发力,积极引导有技能、有本事、有情怀的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待业大学生等“新青年乡贤”回村任职,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鼓励引导“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思路开阔、善于经营、吃苦耐劳、有奉献精神的乡村振兴青年人才队伍,努力把组织、资源、人才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和市场消费需求,对有发展意愿的青壮年劳动力量身定制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种粮大户能力提升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农村电商培训、建筑工匠培训等主题鲜明的订单式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优秀乡土人才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项目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并给予农业生产经营相应的政策支持,助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适时邀请高校专家、农技人员开展有偿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借智借力增强培训实效,让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涌现出来。
       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对长期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投身三农服务的,加大工作实绩评价权重,落实乡土人才发展产业相关资金、项目倾斜补助政策,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建功立业。深化党政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挂职,让青春力量有效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和培育机制,对具备“一技之长”的乡村人才进行全面系统摸排,将种植养殖能手、返乡创业者、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等充实到乡土人才库,实施动态管理,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在陕西的生动实践研究”(2023A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XJSJ231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