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雪
河北省第七届“冀萌杯”青少年足球赛、2024京津冀“爱长城·向未来”骑行活动、射箭研学活动……暑期来临,一系列青少年体育活动也多了起来。而关于让孩子过一个什么样的暑假,如何利用这段空闲时光为身体充电,也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平时学业负担重,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往往有限,暑期是他们锻炼体质、培养体育爱好的“黄金时间”。在暑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也有利于孩子进一步调节好身心状态,更好地迎接学业任务。虽然好处多多,但从现实来看,有的因为家长忙碌、不重视,有的因为孩子不感兴趣、惫懒,体育锻炼还是整个假期中容易被忽视敷衍的领域。即使有的孩子偶尔兴致来了,动上一动,后面也往往因为缺乏动力和规划,又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法起到锻炼体质、养成习惯的作用。假期一结束,看到孩子状态不佳,有的家长又开始埋怨:“孩子又胖了几斤”“眼镜度数又增加了不少”……
所以,在让孩子感到愉快、放松的前提下,让体育锻炼成为孩子暑期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成为假期生活的“必修课”,应该成为当下社会和家庭的一个新共识。
在这方面,社会应该为孩子们暑期体育锻炼,创造更便利的环境:增设孩子们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推动更多体育场馆优先向青少年开放,规范各类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引导学校、家庭更加关注孩子的体育锻炼需要,发动各界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努力做好政策导向和各类服务。
学校也应该尽力做好孩子体育锻炼的引导工作。近年来,为了响应“双减”政策,我省乃至全国各地已经有很多中小学安排起了暑期体育作业,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纳入了课程中,在帮助孩子坚持暑期体育锻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过由于暑期放假在家,学校对孩子难以强制监督,作业的设置大众化,往往不能提起所有孩子的锻炼兴趣,存在一些孩子和家庭选择被动打卡、敷衍了事的现象。
对此,除了学校需要调整课程安排,创新形式,给暑期体育作业增加更多新鲜感外,家长也要更新教育理念,在体育锻炼方面,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监督者,更好地充当起老师和教练的角色。
把体育锻炼变成亲子时光,与孩子一起制定锻炼计划,陪同孩子每天打卡;利用好周边的体育场馆或运动设施,带着孩子尝试不同类型的运动,让锻炼变得更日常、更有趣;找到孩子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暑期特长班、暑期夏令营等进行培养,为孩子打造一个专长……总之,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动起来,激发他们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养成锻炼的自律性和坚持的毅力,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外面阳光正好,带着孩子,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