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市场中,消费者日趋理性,传统的促销和低价策略已难以奏效,消费者渴望的是优秀的产品。作为全球领先的润滑油品牌,嘉实多凭借125年品牌积淀,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运营经验,正朝着解决方案和提供服务的专家形象迈进。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品牌如何与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变得尤为重要。
此次,嘉实多磁护携手小米商业,借助小米智能生态广泛的覆盖率和强大的技术硬实力,实现品牌认知度的强化。以AI技术打通智能生态,开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将嘉实多磁护所倡导的“未启动 先保护 时刻保护”的品牌理念渗透至广大车主的各类生活场景,让守护延伸至生活的每一刻。
01 三大场景,用“AI”打造全方位守护体验
嘉实多磁护用产品保护车辆安全行驶,用心关注驾驶者的安全健康。
小爱同学作为小米的智能语音助手,已经成为700万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120万月活跃用户。小爱同学每天进行约2.2亿次的对话交互,累积总对话量达到了2千亿次,已然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嘉实多磁护通过小米生态系统的强大功能,紧密连接三大消费者核心场景,深度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为每一个用户提供真切的保护和关怀。
天气场景
通过小米的天气应用,嘉实多磁护在用户开始新的一天时提供天气更新和建议。
出发场景
结合手机应用一键安装桌面的限行提醒,嘉实多磁护在用户准备出门前发送限行提醒和安全提醒,确保出行安全。
驾驶场景
利用小米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识别疲劳驾驶迹象,为驾驶者及家人提供双重保障。定制的嘉实多磁护配色小米手环7pro表盘、表带等,让这份守护看得见。
嘉实多磁护通过智能设备的实时数据反馈与智能语音交互,为用户创造了一个更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提升用户体验,让用户享受到更丰富、更安全与便捷的生活方式。
02 全链路爆光引流,实力转化销售
Kantar 2024的研究表明,当品牌能在更多人心目中建立差异化时,它的渗透率就会是普通品牌的5倍。嘉实多磁护 “未启动 先保护 时刻保护”,在用户心目中打造强大的功能性与情感性连接,成功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但品牌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打造形象上,重要的是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嘉实多磁护通过小米商业营销的全链路资源引流,实现销售转化。
小米OTT,深化品牌认知
小米OTT作为覆盖10亿人的国民级媒介,有效提升品牌认知度1.4倍。小米OTT高端和高公信力的媒介形象,有效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基于汽车消费的家庭特性与小米OTT的家庭场景高度匹配。嘉实多磁护充分利用小米OTT资源的影响力,将高端家庭场景与汽车消费相结合,通过创意开机、首页拼图、电视画报、品牌号等资源,把用户的注意力强势引流至电商平台,充分扩大产品线上覆盖面。
AI智能场景互动,精准触达目标群体
小米手机于2023年12月跃升为国内市场的领导者,在高端市场的份额更是达到14.4%,拥有1600万的高端存量用户。
嘉实多磁护借助这一高质量流量优势,通过AI限行卡片、AI天气场景植入、小米天气APP以及小爱同学的QUERY词定制智能互动功能,精准地触达有车人群,成功地引导用户跳转至电商页面。精准的目标群体定位使得嘉实多磁护能够有效地将营销活动转化为实际的销售成果,提升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量。
03 线下互动,深化品牌与用户共鸣
专家普遍认为,线下活动是品牌与用户建立联系的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线下营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当品牌找准了目标人群、传播渠道和活动场景,其带来的影响力与增长潜力将不容小觑。
场景融合,深化体验
嘉实多磁护作为汽车护理品牌,其核心场景与出行紧密相连。而小米商业营销则巧妙地将这一场景延伸至户外露营。在正值阳光明媚、出游高峰时节的五月,嘉实多磁护与海量米粉聚集地小米社区携手举办《出发吧米粉》线下露营主题活动,以“用爱守护,共赴夏日”为主题,进一步加深了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
打卡分享,扩大影响
线下活动的打卡分享和媒体曝光,无疑为品牌带来了流量的变裂传播,打破了传统品牌传播的壁垒,通过创造共鸣和提供情绪价值,嘉实多磁护有效传递嘉实多磁护核心价值——家庭关爱;并将其转化为用户忠诚度和品牌认同。
长期关系,共建未来
嘉实多磁护与小米社区的合作,不仅聚集了一群高度参与和热情的消费者,更为品牌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这种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观的社群,为品牌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嘉实多在高度社会企业责任感的推动下,致力保护车辆安全行驶,更关注驾驶者的安全健康。“未启动 先保护 时刻保护”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嘉实多品牌核心价值的体现。
嘉实多通过小米商业营销深入挖掘用户需求,结合小米的智能生态,嘉实多磁护成功地将AI技术融入用户日常生活中,小爱同学的实时保护、小米手环的驾驶安全监测等,都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嘉实多磁护和小米商业营销不断推动生活智能化的边界,强化与目标受众的连接,共同守护着用户的每一个瞬间,成功塑造品牌的专家形象,打造出品牌的差异化认知。
(责任编辑:徐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