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注重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新征程中,四川省成都市始终把推进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将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谋划,发挥大城市带领大乡村发展优势,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构建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超大城市乡村振兴。成都市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支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奋力书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成都新篇章。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搭建城乡融合“新桥梁”。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成都市始终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加快天府现代种业园、天府农博园等园区建设与科技创新,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积极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和现代种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以优质粮油、生猪畜禽等四大保障性产业为支撑,以现代种业、数字农业等六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过去3年间,成都市因地制宜,不断深化城乡建设机制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绘就了城乡产业协同、生活共富的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原则,科学确定乡村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保护乡村特色和文化遗产,优化乡村资源配置和功能布局,不断完善乡村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投入机制,提升乡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三是推动乡村共富提质增效,解锁城乡融合“新路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坚定实施抓党建促村集体经济,加强组织监督管理,规范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改革试点与示范带动,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教育研学、观光休闲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先后打造出郫都战旗村、温江高山村、崇州五星村、蒲江铁牛村、彭州宝山村、简阳连山村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乡村示范区,以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改革勇气,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
更加注重城乡融合,促进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高质量发展。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以新做法、新实践、新机制将城乡融合发展转化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能,是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发展实践,更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焕发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必由之路。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成都坚持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推进规划融合联动,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突出公园城市特色,强调因地制宜、均衡统一的规划理念。健全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制度、优化公园城市空间形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形成适应超大城市发展实际的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体系,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强化问题导向,推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提速乡村全面振兴。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有效推进城乡要素的有序流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和动力。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吸引技术和资本向乡村流动。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支持,鼓励人才向乡村迁移和创业,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就业支持政策等措施,畅通城乡人口流动渠道,促进劳动力资源在城乡之间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三是筑牢底线思维,多措并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行稳致远。坚决守住农民利益不受损、耕地红线不突破等底线,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文化,提升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强化城乡发展资金保障、优化城乡营商环境、深化基层扩权赋能和减负增效,确保城乡融合发展在稳中求进,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优质配置,确保所有市民享有均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实现共富共享。
(卢燕群,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