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农文旅”深度融合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农文旅融合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要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资源撬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山西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牢牢把握“农”的根本。依托我省各县(市、区)地域优势,高质量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力培育壮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文化为引领,充分挖掘并阐释其时代意蕴,科学实施“农业旅游+”文旅产业规划,进而实现文化与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源源不断的农文旅力量。一是各地农村可按照“乡村旅游、文化驱动”思路,推出农业采摘、观光旅游、加工服务三大产业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体,走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二是农村可利用闲置院落资源,进行有效盘活,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提高融合意识,深挖乡村旅游潜力。农文旅融合发展要不断提升农文旅的融合意识、融合观念,在广度、深度、宽度上进一步深挖。一是提高站位。聚焦我省农业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要求、农业农村的精神文化与农文旅融合的创新点、不断改进乡村环境、推进农业农村特色挖掘,融入党员干部尤其是县乡党员干部的业务领域、日常考核范畴,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党员干部农文旅融合的积极性。二是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政策宣传、专题讲授党课,形成“农文旅经营者+从业者+农民”三者的合力,并充分发挥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良好的农文旅营商环境,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依托著名旅游景区,比如,万荣县李家大院景区品味晋南大院民俗文化魅力、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民间艺人表演等,打造文旅融合特色县,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景区客流量,为本地和周边旅游公司发展注入活力,改善民宿、餐饮等产业的营商环境;同时通过各村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小视频等方式向企业宣传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政策。
加快要素融合,凝聚乡村文旅合力。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要达到三者有机融合,就要更好地发挥土地、资金、人才在农文旅融合中的活力,更优打造“1+1+1>3”。一要出台更多土地优惠政策,激活土地资源的活力。要继续巩固农业基本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采用“田园综合体”和“乡村营地”开发模式,通过流转和租赁经营方式,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并与科普、研学、观光、校园劳动教育实践相融合,形成集农趣活动、农耕体验、传播技术、共享经济为一体的产业板块。二要利用机制助力投融资制度创新,带动银行增加农文旅专项资金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促进建立财政先行保证、金融机构重点扶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农文旅投入体系,采用“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市场”的联结模式,党员干部带头创业,鼓励乡村能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员积极创业,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受益。
突出创新驱动,激发农文旅新动力。在不断创新的前提下,构建我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激发乡村文旅的新引擎。一是加强农业在科技上的创新,引领消费不断升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带动数字化文旅新业态发展。依托数字农业交易平台,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号”专属直播间,将特色文旅商品和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二是加快农产品创新,以原生、本色、健康、生态、时尚为支撑,建设现代民宿休闲露营地,依托河道治理工程,修建原生态康养步道,提升康养效果,大力发展集吃、住、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文旅搭台、产业配套、群众增收”的发展思路,创新打造联农益农新模式,把统筹资金切块分配到各个脱贫村,再由各村入股到文旅集团,经过集团统一运营,年底按股分红。通过联农益农新模式、新机制有效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培育乡村振兴新产业。实现有资源的区域带动无资源的区域,助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三是精心化、精细化做好景点服务。“细节决定成败”,旅游景点要从多方面着力,在服务细节上精益求精。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用心用情做好服务,让游客愿意来、经常来。
以红色教育擦亮“红色名片”。为进一步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以建强红色教育基地为抓手,通过讲好三晋红色故事、再塑红色景点,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旅游的作用和效应。一是让乡村红色旧址、革命遗迹和文物史料成为“教材”,成立乡村红色宣讲小分队,进行常态化驻点讲解。拍摄有代表意义的革命纪录片,逐步形成集参观、培训、教育、实践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二是把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和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相结合,建立研学党建联建,使红色资源与绿水青山、研学体验、旅游休闲、农副产品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红色研学之路,开设“红色驿站”,设计红色文创伴手礼,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不断擦亮“红色名片”。
(雷倩,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
(责任编辑: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