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扶贫 慈善 责任 养老 儿童 教育 捐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公益要闻
以教育、科技、人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2024-01-19    来源:光明网

  作者:缪劲翔(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助力农业科技发展的根本保障;科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为乡村教育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引领和推动乡村教育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紧密关联,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

  提升教育服务功能,打好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完善培育体系,强化基层教学,积极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万人次,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比,农民教育培训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发挥教育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要以满足农村需求为目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统筹用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所需相关学科专业,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求。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系统性、实践性、专业化的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发挥教育兴文化、育乡风、聚民心的作用,保护、传承、弘扬、繁荣、提升乡村文化,增强农民对乡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世界农业发展史充分表明,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和驱动力,农业强国必然是科技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至62.4%,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围绕种业振兴、新材料新技术、精准农业等重大领域,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突破“卡脖子”技术,聚焦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等关键问题,推进绿色农业、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等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作用,集聚全球优质农业科技资源,搭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用紧密衔接的体制机制,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新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人才振兴,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人才振兴对于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乡村人才发展难题,持续创新激励保障政策,不断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国有农村实用人才超2300万人,各领域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新时代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合力。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创建全方位、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下大力气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等各类人才到广袤乡村建功立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强化制度保障,坚持以真挚情感留人、以优美环境留人、以发展的平台留人、以事业的前景留人,完善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营造良好氛围,赋予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更大的自主权,畅通乡村人才发展提升的路径与渠道,让各类乡村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提升教育、科技、人才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功能作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铆足干劲,协同配合,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责任编辑:子规)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