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网讯 2024年1月16日,东临故宫、南接天安门广场的中山音乐堂迎来一群小朋友的合唱表演。这座被海内外音乐人士誉为"中国皇家园林中的音乐明珠"的地方,见证了社会力量支持儿童美育发展的一次探索成果。
彩虹公益合唱团·一团在演唱
而这场探索持续了十年。作为十周年公益行动的一张阶段性“答卷”,“童声如虹,乐动心声——‘彩虹合唱团’新年音乐会暨答谢会”活动上,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童书盟在活动现场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彩虹合唱团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并提出多个发展要求:持续关注儿童美育社会议题,保持与捐赠企业、公益机构、社会企业、受益人联动协作,继续沿着体系化、专业化和平台化的方向发展。
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童书盟现场分享
分享环节的前后,北京市昌平区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一团与二团、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学校"彩虹繁星合唱团" 、北京昌平彩虹公益合唱团一团与二团分别登场献唱。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为代表的公益业界同仁、媒体伙伴出席了本次活动,北京彩虹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肖志岳、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守法,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广宇等长期关注“彩虹合唱团”项目的爱心人士也发来贺电。
热烈:绽放在舞台的美育价值
舞台上,不同于其他几支合唱队的是,北京昌平“彩虹公益合唱团”正式成立仅三月有余。成立时间短,也就意味着训练时间也短。
燕丹学校-彩虹公益合唱团·二团在演唱
但在舞台上,这些来自北京市郊热爱合唱的孩子们已经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以及力度等因素的不同结合与变化,自信地向听者传达情绪、诉说热烈,并收获掌声。这一刻,美育的价值得以彰显。
在知名教育家蔡元培看来,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也认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更美的教育’。今天的教育要顺应这种对人才更高素质的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审美教育。”
彩虹合唱团的小团员乐观自信
基于这样的理念认知,彩虹基金会在经过系统论证之后,发起“彩虹合唱团”项目。据悉,该项目以通过音乐帮助乡村儿童追求艺术梦想为宗旨,开展包括音乐教师培育、专家进校园、合唱团培育在内的一系列切实行动,希望借助素养教育拓展,赋予孩子们更广阔的未来,让他们得到守护、关爱与温暖。
行动:理念引导美育公益实践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彩虹公益合唱团·二团的学生们在表演
彩虹基金会响应政策号召,积极完善美育公益理念,开展美育支持儿童发展公益实践。在作品选择与合唱训练中,“彩虹合唱团”项目致力于挑选富有深度、充满美感和真挚情感的曲目,侧重于培养合唱队员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人文关怀。
在表演形式上,也不断结合国内外音乐美育前沿发展,将合唱与创新的舞台表演相结合,增强合唱表演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培育并提升合唱队员自信心、表现力、合作精神与专业素养。
“彩虹合唱团”前团长朱静怡谈感想
已经毕业的燕丹学校“彩虹合唱团”前团长朱静怡在被问及合唱团对自己的影响时,她毫不犹豫地说,“合唱团让我更加自信、不怯场”。她坦言“那是一段会无数次想起的记忆。我会特殊看待合唱团的人,因为都是我们一起并肩作战,肯定就是很难忘,彼此的关系也肯定比较深刻”。
持守:关注议题谋求韧性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训练和积淀,“彩虹合唱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4年6月,“北京夏季森林交响音乐会”上“彩虹合唱团”首次亮相。2016年起,各“彩虹合唱团”连续获得昌平区艺术节合唱展演大小团组别金奖、北京市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金奖、北京市合唱节少年组比赛金奖第一名、“第十届中国魅力校园合唱节”小学组合唱一等奖等。2018年7月,“彩虹合唱团”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合唱节”上被评为"A级合唱团"。
天通苑学校-彩虹繁星合唱团在演出现场
2022年,天通苑学校“彩虹繁星合唱团”登上了央视“最忆是重阳”主题晚会的舞台。2023年3月,“彩虹合唱团”参加“我们同在阳光下艺启向未来" 公益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美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彩虹合唱团”项目所取得一系列探索成果的背后,谋求韧性发展的彩虹基金会不可或缺。
演唱会现场观众
据其年报资料显示,彩虹基金会成立于2008年。从资助专业团队在四川地震灾区进行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到2013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打造了“彩虹合唱团”“彩虹之家”“彩虹心理援助”“彩虹图书馆”“彩虹科技梦”“彩虹自然教育”等公益项目,形成品牌矩阵,受益人群已超过十万人次。
童书盟介绍,彩虹基金会多年来始终坚定着改善教育公平、资助贫困学生、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的初衷与信念,通过美育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多年来,彩虹基金会从平等、尊重、透明、赋能、前瞻出发,大力开展创新型“教育扶贫”项目,这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徐小刚)